欢迎进入洪湖市人民政府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2-26】 【阅读次数:】【来源:】【我要打印】【关闭

 ——2016年2月19日在洪湖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洪湖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沈先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主要工作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求质求效、竞进提速”的总基调,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4亿元、增长8%,完成财政总收入10.6亿元、增长16.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亿元、增长1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6亿元、增长20.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5亿元、增长1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4%、8.4%,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我们着力稳增长、转方式、促平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提质增效。在工业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里,我们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创优服务稳增长”活动,为全市112家规上企业和56个重点项目解决办证、货款回收等难题,帮助企业过桥9.2亿元、担保融资1.5亿元。蓝天安环、宇树生物、大禹医疗成功挂牌。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规上工业企业14家。全市工业用电量增幅居荆州第二。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38亿元、增长4.8%,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6.4亿元、增长6.9%。工业企业实现入库税金2.3亿元、增长9.3%。

农业增产增收。全年粮食总产73.4万吨、增长2.9%,继续居全省前十强。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75.7亿元,中兴能源(洪湖浪)产值过百亿元。水产品总量达48.9万吨、增长7.5%,完成渔业总产值63.3亿元、增长5.8%。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培育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6家。新增绿色食品标志4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成功举办全省再生稻现场观摩会。我市成为全国首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市、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国家级出口大闸蟹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品牌建设示范县(市)、全省稻田综合种养前十强县(市)。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苏宁电器、沃尔玛、阿里巴巴、万生堂等大型商贸企业纷纷进驻洪湖,购物公园、时代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荆州首家农村淘宝项目投入运营。全年接待游客3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9亿元、增长26.1%。全市各项存款余额206.2亿元,贷款余额106.6亿元;总贷存比达51.7%,居荆州各县市区之首。全年新增粮食库容8万吨,托市收购粮食7.8万吨、增长81%。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1家、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和备案企业各5家。

(二)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底盘做大做实。我们持之以恒抓招商、抓项目、抓园区,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

招商引资逆势而进。全年共签约项目36个,协议资金10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占全年计划的100%,华工科技、大华玻纤、江苏恒佳通、华贵饮品等大项目先后入驻洪湖。2014年签约的工业项目落地开工率83%;2015年新签约的工业项目落地开工率54%。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3亿元,我市被评为荆州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项目建设提速竞进。全年建设项目83个,其中工业项目56个。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增长43.9%,增速居荆州市第二位。大力开展重点项目“百日会战”,宗圣劳保、新锦龙、洪乐电缆等26个在建项目达到序时进度;长利玻璃、一泰科技二期、济安堂药业、惠恒汽部、力拓能源、汇裕食品等24个项目建成或投产,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大园区抢先争进。全年收储土地3200亩,争取建设用地指标5000余亩。新滩新区全面建成“四纵两横”道路框架,新区的管理体制、融资机制等加快建立。洪湖经济开发区东扩1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园启动建设,洪湖大道、通港大道建设进展顺利,园区雨污管网及水系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洪湖石化装备产业园建成3.8公里产业走廊,新增企业11家。府场经济开发区及临港工业园顺利通过规划环评。

交通建设稳中快进。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3亿元。洪监高速公路2015年完成投资15亿元,工程总进度已完成66%;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段完成投资15亿元,主体工程完工;江北高速公路东延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洪湖-嘉鱼长江公路大桥开工建设;洪湖-赤壁长江大桥正在开展项目合作人的招投标工作;新堤港区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完成投资4000万元,一期工程1—2号泊位项目完工并通过验收;新滩港区综合码头项目完成工可初稿及各项专题,正在开展环评报批工作。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观。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多元投资、建管并重,全力推进城乡面貌改善。

城乡规划编制逐步完善。编制了城乡消防、人防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心城区给排水等专项规划,完成洪湖旅游港、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重点规划,完成8个乡镇区办的总规编制。全面实施规划公示制度。

城市建设管理持续发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融资10亿多元,启动城区一桥至二桥沿河东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城区三桥重建及名流大道、爱国路维修改造等10项重点工程;完成了中心城区17公里道路绿化工程;万家墩大道、长渠路等7段道路建成通车。中心城区“禁建”工作强力推进,违法建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公路治超、“周末洁城”、静态交通执法成为常态,环卫、公交、排涝等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智慧城市[1]试点。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全年争取国家、省级批复的农村电网改造、水利建设等项目47个。新开工建设国土整治项目15万亩。投入1亿多元,改造县乡公路15公里,新建村级公路176公里,改造危桥30座。投入3000万元,完成二级公路黄家口至大同湖段21公里主体工程,完成曹沙线曹市至戴家场段改建工程。投入1.5亿元,开展第四轮水利建设大比武活动,更新改造泵站27座,整治涵闸45座,重建下新河倒虹管工程,完成8万亩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投入6000万元,完成9个乡镇中心水厂新建改建及管网延伸配套工程,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

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深入开展“绿满洪湖”活动,完成绿化造林9.9万亩,新建绿色示范乡村50个。创建省级生态村7个,滨湖办事处、瞿家湾镇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螺山镇成为省级生态乡镇。启动实施大湖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全面推行最严厉的秸秆禁烧问责机制,强力推进粘土砖瓦厂关闭工作,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实施违法排污企业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环保专项活动。全市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率超过7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全面投入运营。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我们倾注民生,落实保障,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71%,逐步实现了民生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口全覆盖的转变。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2015年,完成了20个村、6034户20874人的脱贫任务。发放各类就业扶持与职业培训补贴304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567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982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全市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万人次,发放各类社会保险待遇8.4万人次15.4亿元,连续11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兑现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021万元。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00多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16万元。兴业小区二期、兴盛小区保障房建设顺利推进。全面落实孤儿保障和老年优待政策,投资690万元的儿童福利院建成,2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投入使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00人次。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水平稳步提升,高考、中考恢复到荆州中等水平;“改薄资金”投入过亿元,改薄项目[2]工程进展顺利;严格实行城区划片招生、乡镇就近入学,教育公平得到进一步体现;政府兑现承诺,投入3900多万元,全额保障了义教阶段教师的医保和住房公积金。卫生计生事业稳步发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顺利启动,武汉协和医院、中南医院分别成功托管市人民医院、市二医院;血吸虫病疫情持续下降;大力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和流动人口责任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我市荣获荆州计划生育“姊妹村居”结对活动先进单位。全民健身运动、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扫黄打非”成效显著,文化市场监管不断加强;软件正版化实现政府机关全覆盖;广播村村响提前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全市55名科局长走进《周六民生热线》,宣传政府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全新推出《党旗飘扬·光耀水乡》、《普法大讲堂》等栏目,将党建宣传、“六五普法”推向纵深。

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件,办理法律援助事项3000余件,排查受理各类纠纷1850件,有力维护了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破小案、保民安”、“四打四防”[3]护民保安专项行动,全年破获刑事案件647起;大力实施领导干部大接访制,着力打造阳光信访平台,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群众“一感两度两率”[4]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快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两化”体系建设,加大“打非治违”[5]、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消费维权力度,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五)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

各项改革稳步实施。完成了全市党政群机构同步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实施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工业项目审批全程代办、送证上门服务。印发《洪湖市继续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全市行政审批事项从211项清理至114项,我市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县市之一;建立十二部门多证联审联办新模式,实现了“三到村”三级政务服务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6]工作,市场主体总量增长35%。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36%,规模经营比例达到20%。

监督管理显著加强。开展全口径预算编制和评审试点,推行预决算信息公开;整合政府存量资金5092万元;落实降税减费政策,取消暂停各类收费项目49个;完成6.07亿元政府债务置换工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意见》、《洪湖市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等刚性文件,强化了纪律,规范了行为。完善财政资金存贷挂钩考核机制,规范了政府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认真开展债务清收工作。“异地评标”、“网上评标”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审计监督得到加强,全年共审计项目382个,查出违纪违规资金4300万元,审减各类工程造价2.3亿元、节约政府投资资金近2亿元。

2015年6月,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不辱使命,零失误、“百分百”圆满完成“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的搜救善后工作,政府执行力得到了全方位检验。此外,统计、质监、气象、民宗、对台、保密、援疆、国防建设、档案史志、新闻出版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移民、外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总结2015年,我们深感逆势有为、来之不易;回顾“十二五”,我们更觉历程波澜、成绩斐然。五年来,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四大国家级战略”[7]、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覆盖洪湖的历史机遇,坚持“工业兴市”,奋力赶超,推动洪湖跨越发展。

过去五年,洪湖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103亿元跃升至196亿元,年均增长10.4%。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是2010年的2.8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8亿元,为“十一五”末的3倍。全市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7个,争取项目资金6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65亿元,年均增长22%,总量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高于GDP平均增速;外贸出口累计完成1.9亿美元。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市场主体增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县域经济在全省排名前进4位。

过去五年,洪湖的发展后劲全面提升。新滩新区实现经济托管,洪湖经济开发区西优东扩,洪湖石化产业走廊基本形成,三大园区建成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成功引进长利玻璃、惠恒汽部、一泰科技、宗圣劳保、新锦龙等一批优质工业项目,汽车零部件、石化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规上企业由59家增加到112家,工业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现代农业与工业深度融合,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53: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荆州领先,“三品一标”[8]总量居全省前列,淡水水产全国第一。大湖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湿地新城、悦兮半岛等核心景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年均增长25%,旅游综合收入累计突破70亿元;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等新板块异军突起,服务业增加值近70亿元,年均增长12.3%。

过去五年,洪湖的外在影响不断扩大。洪湖湿地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市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中国淡水水产第一市(县)、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省金融信用县(市)、省“三万”活动先进县(市)、省“三农”发展进位显著县(市)、省首批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市)、省武装工作先进县(市)、省双拥模范县(市)等称号。成功承办省运会相关赛事、中日韩大学生联谊活动,与韩国扶安郡缔结友好城市,对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过去五年,洪湖的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编制完成“1246”全域洪湖总体规划。“四城同创”持续推进,城东新区(开发区)产城融合初具规模,老城改造稳步实施。峰口、府场、新滩、瞿家湾等重点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建设投资累计完成111亿元,“两路两桥两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改造县乡公路102公里、新建通村公路713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00多公里。累计投入近8亿元,连续开展5轮水利建设大比武,疏浚渠道1660公里,完成土方5000余万方,新增改善排涝、灌溉农田面积74万亩。通村公路、国土整治、渠道疏挖等实现全覆盖。大湖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城市污水处理、城乡垃圾治理等工程进展顺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效果明显。累计绿化造林4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9%。

过去五年,洪湖的民生事业持续改善。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完成精准扶贫脱贫阶段性任务。城乡低保5次提标,社会综合保险参保率达到99.5%。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再就业1.6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新建保障性住房29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2万套,改造农村危房7931户。全面开展平安洪湖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均衡发展进入快车道,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和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8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过去五年,政府自身建设全方位加强。大力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营改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顺利完成卫生计生、文化广电、教育体育、城管执法等政府机构改革。依法开展审计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6件,政府系统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报告工作,主动与市政协协商讨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24件、政协委员提案418件,办结率和满意率不断提高。在政府系统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研学活动等,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守纪律规矩,支持纪委执纪监督,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反腐倡廉正能量加速聚集,干部的精神面貌明显改善。

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洪湖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是洪湖历史上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洪湖历史上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各位代表!洪湖“十二五”成绩令人鼓舞,奋斗充满艰辛!这是省委省政府、荆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良好基础和市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团体,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垂管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洪湖建设与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客商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尤其是工业规模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商贸服务业档次低。二是制约洪湖发展的瓶颈还没有得到缓解,洪监高速公路因多重原因时建时停,全市进出口快速大通道还没有形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普遍。三是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群众增收渠道不宽,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任务还很艰巨。四是少数干部对新常态下的新要求还不适应,存在不愿作为、不敢作为、不会作为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直面问题,承认不足,找准原因,主动改进。

“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2016年工作计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调结构、促转型、求发展、补短板的攻坚期,更是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洪湖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根据《中共洪湖市委关于制定洪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洪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今后五年洪湖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9]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继续坚持“一主两翼”发展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民生改善为根本,打造全国水文明示范城市,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富强洪湖、宜居洪湖。

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一、二、三产结构比重优化为22.2:37.3:4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2%,城镇化率达到55%。森林覆盖率达到17.5%。

围绕发展预期目标,我们将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即:以环湖堤防培高加固、东分块分蓄洪区建设为依托的江河湖贯通大安澜工程;以“三路两桥两港”[10]建设为重点的进出口大通道工程;以“三大园区”产业布局为引领的工业转型升级大跨越工程;以“一河两岸”改造、“洪湖岸边”湿地旅游新城建设为支撑的主城区大提升工程;以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为抓手的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工程;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导向的品牌农业大创建工程。“六大工程”是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也是今后五年洪湖发展的落脚点和新成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外贸出口3000万美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围绕上述目标,市政府将聚焦质量效益双提升,依托“六大抓手”[11]、实施“六大工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质量、增后劲,千方百计扩投资,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坚持创新发展理念,高举“工业兴市”大旗不动摇,锲而不舍抓项目、抓招商、抓园区,全力以赴打造洪湖经济发展新引擎。

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制定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节点“路线图”,实施“挂图作战”。实行重点项目建设挂帅领导、责任单位、工作专班的包保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每月“逢三”会商,现场办公解决项目建设实际困难和问题;坚持重点项目月底集中督办,想方设法压缩项目“签约-奠基-建设-投产”周期,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组织实施项目建设“金融进园区”、“环境大评议”、“现场大观摩”等活动,促进大华玻纤、华工科技、基准模具、悦达高铁配件等签约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新锦龙、冠嘉电子、和润电子、江苏恒佳通等在建项目建成投产。力争2015年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率超过80%,2016年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率超过5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确保今年新开工工业项目40个,建成投产30个。

大力实施“招商引资转型年”活动。更加注重招商实效,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由“粗放增量”向“集约提质”转型。切实推行项目准入评审制;坚持“绿色”优先,“环评不过关”坚决一票否决。重点突出产业招商,新滩新区要主动对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汽车零部件制造相关企业能招尽招、大小兼收;洪湖经济开发区要围绕劳动密集型、都市环保型等项目招大商、招好商;洪湖石化装备产业园要抢抓转型升级机遇,重点引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强化全员招商,继续实施指挥部统一作战模式,确保全市直接招商人员达200人以上。不断优化驻点招商,重点在武汉、广东、上海设立驻点组,主动对接上市公司、央企、国企等企业。突出存量资源招商,努力盘活一批困难企业和项目,重视现有企业产业链延伸和扩产扩规招商。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0亿元,其中省外资金90亿元;力争引进投资过10亿元项目4个、1-10亿元项目31个;力争引进央企、国内500强投资项目1个,国企、行业100强投资项目2个。

大力开展“园区建设提速年”活动。着力提升“三大园区”工业承载能力。按工业4.0标准规划设计新滩新区,将新滩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年度投资计划;全面完成荆汉大道、新滩路等5条道路续建工程及其综合配套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启动“五纵两横”道路二期工程建设。洪湖经济开发区要加快水、电、气、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收储土地2000亩、平整土地1800亩,新建工业三路,完成洪湖大道、文泉东路、通港大道等主干道路面建设及绿化工程,启动临港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洪湖石化装备产业园要进一步完善产业走廊污水管网、绿化等配套设施,改造升级园区主干道,建成府网公路并通车。

(二)壮体量、增效益,统筹兼顾促平衡,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坚定不移走“一主两翼”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做大工业、做强农业、做优旅游服务业,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加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要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支持新锐惠恒等汽配企业对接武汉汽车之都扩大产能,启动长利汽车玻璃二期项目建设;全力支持石化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引导长江石化、昌发容器等领军企业积极开发附加值高的上游产品;以创立名优品牌、百年老店为重点,鼓励中兴能源、楚江红水产、华贵水产等企业向行业龙头迈进,着力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新发展小分子多肽、环磷酸酐、增塑剂等医药化工新产业,支持天霆云计算项目试点推广。支持泓肽生物、新华制药、一泰科技、大禹医疗等企业的二期、三期扩规;帮助洪乐电缆加快转型,扩大其轨道信号电缆国内市场份额;引导德炎水产、昌兴木业等企业兼并重组。继续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切实改进工业和金融调度机制。坚持安商招商同等重要、内商外商公平对待,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银企对接,预算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稳妥改革担保公司机制,逐步完善县域经济调度资金管理办法,出台工业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全力支持行业龙头型、高新技术型、中小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确保新增注册工业企业3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工业增加值63亿元,分别增长15%、10%。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稳步扩大双季稻、再生稻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富硒水稻,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7万亩,再生稻种植面积增长至20万亩,粮食增产2%。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推广高效种养模式,确保全年水产苗种繁育达到100亿尾、水产品总量达到55万吨、水产品加工产值70亿元以上。继续抓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加快粮棉油、水生蔬菜、名特优水产品等板块建设,重点推广洪湖螃蟹、发展小龙虾产业,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力争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10亿元。大力培育洪湖农产品公共品牌商标,积极创建湖北省水生蔬菜保鲜加工技术工程中心,建成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全力将我市打造成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县)、全国最大水生蔬菜生产县市,将沙口镇打造成“中国再生稻第一乡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规范化合作社100家、规模经营家庭农场100家,新增省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农场5家。全面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扎实开展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确保全市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77%以上。

加速培育三产新型业态。要“擦亮洪湖名片,唱响洪湖岸边”。重点加快洪湖旅游港、旅游大通道建设;快速推进“洪湖岸边”湿地生态旅游新城、欣乐集团旅游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主干道沿线绿色生态景观,大力发展水乡特色“农家乐”;积极对接岳阳、赤壁,形成洪湖境内“三点一线三天两夜”、长江中游“金三角”精品旅游线路;运用“旅游+”发展理念,加快酒店、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业发展;努力把洪湖打造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加快物流商贸发展,推动一批商贸服务企业“个转企”、“小进规”。加快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建设,新增100个村淘布点。深化与万生堂电商项目合作,争取武汉“湖宝坊”总部落户洪湖。提档升级宏伟南路核心商业圈,快速推进城东商业中心和新港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全力打造洪湖优质特色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让全国人民记住洪湖名、恋着洪湖美、想着洪湖味。

(三)重建设、强管理,质效兼取上水平,不断彰显宜居城市魅力。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构建洪湖立体交通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快速打造水乡洪湖名城。

大力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有序实施以“三路两桥两港”为重点的进出口大通道工程,彻底破解制约洪湖发展的交通瓶颈。今年,要花最大精力、下最大气力,确保洪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确保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段通车运行;确保洪湖-赤壁长江大桥开工建设。要完成江北高速东延段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完成新堤港区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并试运营;完成下新河大桥及连接线主体工程。要加快洪湖-嘉鱼长江大桥建设;加快江汉平原货运铁路洪湖段建设;加快推进仙桃-赤壁一级公路洪湖段改建工程。要积极谋划,争取将洪湖纳入武汉城际铁路网。大力推进国省干线、乡村公路建设和危桥改造,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客车”长效机制,全面优化城乡路网。

大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以“1+2”为核心的洪湖东分块蓄洪区安全区规划设计,启动分蓄洪工程建设。牢牢抓住四湖流域综合治理机遇,全力抓好洪湖围堤培高加固、下内荆河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投入1.4亿元,完成隔北灌区改造、江河治理、中小河流、水土保持、小农水等项目年度任务,完成小港湖闸、下新河闸、长河口闸等明口工程,改造渠系建筑物1019处,确保安全度汛。投入2.6亿元,实施第五轮水利建设大比武活动。投入1.2亿元,推进8万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支持长江河道管理局创建全国水管先进单位。严厉打击长江河道非法采砂行为,严厉查处“乱占、乱建、乱围、乱垦”行为,确保江河湖渠畅通。

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紧凑集约、高效绿色”理念,强化全市规划一盘棋,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完成户外广告、电力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城建项目库建设,做好各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园林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12]和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启动“一河两岸”综合改造工程,重点推进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等旧城改造项目,建设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乡愁味道的洪湖水乡建筑。投入4亿多元,实施乌林大道、长渠路等主干道改造及配套工程,完成城区道路维修、小街小巷改造等项目;新建市民公园,改扩建江滩公园、沿河公园、荷花广场,绿化补栽洪林大道、爱国路等主次干道,实现“一路一景一特色”,积极打造“森林城市”。继续加大中心城区禁建力度,实现“禁建拆违”工作的常态化管理。启动乡镇违规建房专项整治,加强农村建房管控,逐步试行核发《乡镇规划建设许可证》,支持农村中心社区建设。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示范街、示范路创建工作,将宏伟路、文泉大道、州陵大道定为示范路,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交通静态执法等方面达标创优,着力营造“洁、美、绿、亮、畅”的城乡环境。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市(县)为统领,统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格环保监管执法。全面关闭粘土砖瓦厂。启动机动车尾气检测工作,严厉打击秸秆焚烧,确保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统筹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网配套、垃圾焚烧发电、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城乡垃圾治理长效机制。重点推广有机农业,合理调控农药化肥施用,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动瞿家湾镇创建国家卫生乡镇。落实《绿满洪湖2016年行动方案》,重点在河渠两岸、滩涂荒地开展植树增绿工作,完成绿化任务7.6万亩,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增长0.8%。实施《洪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全面推进江、湖、河、渠连通工程,优化河网水系布局。探索实行全市“河(湖)长管理制”。积极开展中央财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继续抓好大湖围网拆除、洪湖湿地生态修复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通过综合治理和有效保护,使我们的湖泊、河流、湿地展现“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画卷。

(四)强要素、抓创新,上下齐心推改革,不断激发跨越发展活力。深化供给侧改革,强化要素保障,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有力推进各项重点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撤销空壳事业单位,对相关事业单位实行转企改制。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114项审批事项实行目录化、编码化管理。全面完成政府部门“三个清单”公布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健全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积极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深化部门预算结转资金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开展专项投资项目财政评审工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体制;规范财税收入征管,严格落实财税征缴、退库制度,做到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为企业公民减负,为创新创业给力。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和公务卡试点工作。支持农场改革。支持老湾回族乡发展。扎实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教育、医疗、户籍制度等民生领域改革。

有力推进各项管理创新。全面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建设,积极争取省级“421”产业扶持基金[13],大力促进洪湖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改革直接融资,确保10家企业上“四板”,争取1家企业上“新三板”。大力推广PPP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努力争创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县(市)。加大中介服务机构清理整顿力度,重拳整治中介机构行业垄断现象。稳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清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大力提升十二部门十四证联办新模式应用效能。正式启动基本农田保护问责机制。成立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规范土地市场秩序。重点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五)谋福祉、促包容,坚持不懈抓民生,不断凝聚洪湖幸福合力。坚持共享发展,扎实做好扶贫脱贫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让群众收获更多改革成果。

全力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一批”、“七个到村到户”[14]重点措施,构建“不脱贫不脱钩、不小康不罢休”的长效机制,完成大湖渔民易地搬迁工程,完成今年28个贫困村摘帽、4524户15655人的脱贫任务。

抓好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推进大众创业和援企稳岗,组织就业创业培训3100人,扶持创业500人,确保城镇新增就业7900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下。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力争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全面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筹建大病救助基金,加快实施农村福利院改造工程,积极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事业,努力实现基本民生应保尽保。建成公租房400套、分配324套,启动棚户区改造1000套。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成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口服务管理精准化;积极开展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工作,为2018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打下坚实基础;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职教资源整合和中小学布局调整,扎实推进改薄工程建设。继续打造“湖北省篮球之乡”品牌,举办全国篮球后备人才基地男子篮球赛,推动国家篮球集训基地(洪湖)项目建设。深化文广体制改革,推进电影公司改制,完成博物馆新馆陈列布展和文物库房搬迁工作;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引导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讲文明树新风、文明交通、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等各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争创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县市,扎实做好“七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畅通拓宽信访渠道,加强信访疑案难案积案化解,健全群众遇事找法机制。突出抓好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的维稳管控,做好重大活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强化应急处突力量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大力支持社区工作,积极推进社会自治,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校园”、“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一感两度两率”。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两化”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大力实施“粮食安全工程”,继续推进“治理餐桌污染”行动,完善公共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保障老百姓的食品用药安全、生命财产安全。认真抓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做好住房公积金、气象、民族、宗教、保密、移民、对台、外侨、妇女、青年、史志等工作。

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严格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崇廉尽责,让从严成为常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牢把握中央“五点工作”和“七方面部署”[15]的精神实质,坚决贯彻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部署,严肃查处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吃拿卡要、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认真贯彻执行新《准则》和新《条例》[16],抓好对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格的制度管理干部,以严格的纪律约束干部,努力使政府系统工作人员养成规矩意识,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公仆形象赢得洪湖老百姓的爱戴和支持。

尚法履职,让监督成为习惯。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继续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和改进大城管、卫生计生等行政执法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严格落实政府工作规则,进一步规范政府办事、办会、办文程序。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重大问题提请市委研究、重大决策提交人大审议、重大事项提与政协协商,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加强政府内部的行政监督,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让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在政府工作中有序体现。

凝神鼓劲,让担当成为自觉。落实新理念,要有新状态。对于当前的洪湖来说,发展不够、发展不快是最大的市情,信心不足、士气不振是最大的实际,全市政府系统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静下心来、放下包袱、凝神聚力、加快发展。既不自己折腾自己、自己否定自己,也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而是要更加注重政策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延续性,市政府将努力探索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鼓励大胆干事、竞进作为,保护好干部的积极性。对于“一主两翼”的发展思路,要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对于洪湖的工业、交通、旅游等发展瓶颈,要立足突破、久久为功;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要立足改革、敢于碰硬、逐步化解。始终让担当成为一种自觉,在“快”字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功夫。努力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实实在在的变化、实实在在的人气提升来赢得民心、赢得信任。

勤政为民,让务实成为风尚。“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全市政府系统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始终做到思想上不折腾、精神上不懈怠、工作中不推诿,在问题面前不回避、在压力面前不躲闪、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努力做到关键时刻“站”得起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在工作中努力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坚持做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重实际、讲实话、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始终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追求高标准、严要求,追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始终把“事要干成事要干好”作为硬道理,对看准了的、定下来的、群众欢迎的、有利于发展的事,坚持多思考、多研究、多落实,雷厉风行,一抓到底,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各位代表!回顾“十二五”,勤劳智慧的洪湖人民创造了辉煌成就;展望“十三五”,跨越发展的美好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打造全国水文明示范城市,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强洪湖、宜居洪湖而努力奋斗!


注释:

[1]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2] 改薄项目:即在2014-2019年,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各项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消除D级危房,村小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县镇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教师配置趋于合理,数量、素质和结构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

[3] “四打四防”:即公安机关打黑恶、打盗抢、打毒赌、打涉网犯罪,防街面两抢、防小区入室盗窃、防电信诈骗、防重大事故等专项行动。

[4] “一感两度两率”:即公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执法满意度和平安建设公众知晓率、参与率。

[5] “两化”体系和“打非治违”:“两化”体系,即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打非治违”,即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行为。

[6]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是指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由原来三个证变成一个营业执照和一个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7] “四大国家级战略”: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8] “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9]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0] “三路两桥两港”:即洪监高速公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洪湖段、江北高速公路东延洪湖段、洪湖-赤壁长江大桥、洪湖-嘉鱼长江大桥、荆州港洪湖新堤港综合码头、荆州港洪湖新滩港综合码头。

[11] “六大抓手”:市委书记邓应军同志在市委七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关于2016年工作的安排部署,即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工业发展提质增速;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推进现代服务业协调并进;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抓手,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夯实干事创业政治保障。

[12]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蓄水、渗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利用。

[13] “421”产业扶持基金:2015年12月21日,湖北省政府决定设立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具体做法是:省财政出资400亿元发起设立引导基金,由引导基金募集社会资金,发起多支母基金,形成总规模为2000亿元的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母基金再通过发起子基金,力争放大到4000亿元,最终带动约1万亿元的社会投资投向实体经济。

[14] “四个一批”: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助学和扶智开发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七个到村到户”,即基础设施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教育扶贫到村到户、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健康扶贫到村到户、保障扶贫到村到户、金融扶贫到村到户。

[15] “五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上指出要重点把握的五点工作,即“尊崇党章,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到底”;“实现不敢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七方面部署”严明党的纪律,完善监督制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夯实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巡视工作条例,向全覆盖目标迈进;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16] 新《准则》和新《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法规,《准则》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同时废止。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对于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办:洪湖市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网站标识码:4210830008 网站地图
电话:0716-2423691 地址:文泉大道特1号 鄂ICP备05001359号 鄂公网安备 421083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