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洪湖市人民政府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3-06-20】 【阅读次数:】【来源:】【我要打印】【关闭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2月6日在洪湖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 长   蒋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在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中奋勇前进的一年。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圆满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一年,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43亿元,增长12.5%,高出年初计划增幅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5亿元,增长30.5%,高出年初计划增幅10.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2.83亿元,增长20.6%,高出年初确保计划增幅10.6个百分点、奋斗计划4.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亿元,增长22.5%,高出年初计划增幅7.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2054万美元,增长24.6%,高出年初计划增幅9.6个百分点。

这一年,是赢得历史性发展机遇的一年。融入武汉城市圈获得突破,以观察员身份参与圈内组织的各项活动;成为全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主战场,省委和荆州市委主要领导定点联系,省直主要厅局对口帮扶,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启动;跻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洪湖旅游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同时拥有“二圈一区”三大机遇,全省仅洪湖一家。

这一年,是重大项目取得突破的一年。备受社会关注的小港桥、大同桥建成通车,东荆河大桥进入通车前的准备阶段,洪监高速公路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接近尾声。总投资3.8亿元的中兴能源完成投资1.6亿元,日产300吨全自动精米和2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建成投产。总投资3亿元的乌林温泉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兴业棉纺3万锭精梳纺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5.8亿元的燃料乙醇率先在全省通过国家环保部的环评,已进入国家发改委的核准阶段。

这一年,是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通过抢抓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投入5亿多元,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改善民生,全市农村特别是沿仙洪线、峰瞿线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年,是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一年。年初承诺兴办的十件实事已全部办结,一些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得到较好地解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65元,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4975元,增长19.0%。

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市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进一步增强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明显提升。我们继续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努力发展水产、旅游特色经济,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较好地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1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3.11亿元,增长52.1%;完成工业增加值12.19亿元,增长26.4%;实现销售收入38.2亿元,增长61.0%。工业经济财税贡献率明显提升,工业企业完成入库税收1.07亿元,同比增长30.2%。工业企业利润大幅提高,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04亿元,一举扭转了洪湖工业近年来整体亏损的局面。“3520”税源培植计划成效显著。28家重点培植企业完成税收5900万元,同比增长45%,占规模企业税收总额80%;长江石化、德炎水产、兴洪纺织等预定税收过千万的企业,总量上完成既定目标,其中长江石化入库税金达到1425万元,成为我市首个入库税金过千万的工业企业。“满园工程”进展顺利。府场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新建厂房6万平方米,新增税收1100万元。洪湖开发区新引进投资过千万的项目5个,新增竣工投产企业8家,新建厂房5万平方米,完成税收640万元。新滩新区推进二横一纵道路建设,新入园企业3家。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总产57.75万吨,同比增产2.89万吨,增长5%。水产品总量30.19万吨,同比增加5.15万吨,增长20.6%。牲猪出栏34.67万头,同比增加7.17万头,增长20.7%;家禽出笼423万只,同比增加73万只,增长17.3%。棉花、油料、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增长较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标志认证取得明显成效,创建全省首个淡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2个,绿色食品标志26个,有机食品标志2个,水产品、水稻、油菜整体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洪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保护通过国家质监总局认证,“洪湖清水”大闸蟹荣获海峡两岸首届优质产品评鉴会“金牌奖”和湖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滨湖办事处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乡。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全市共发放粮食直补1445万元,农资综合补贴5679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005万元,油菜补贴378万元,农机购置补贴4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明显增长,同比增收794元。财税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50亿元,增长17.2%,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完成7867万元,同比增长21.3%,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52.5%。国税完成1.31亿元,增长22.2%,增收2381万元,尤其是主体税种增值税连续4年增幅均在20%以上。地税完成0.81亿元,增长25.6%,增收1649万元,增幅首次超过20%。财政完成0.71亿元,增长12.9%。烟草专卖再次为财税增收作出重大贡献,全年实现税收3400万元,增长24.2%,其中本级分享2600万元,增长23.7%。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我们努力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扩大开放,积极创造体制机制比较优势。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0个。开展市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建成乡镇村级财务“双代管”服务中心8个。行政服务中心运行良好,行政审批管理日趋规范。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稳妥启动“小三场”改革基础工作,初步完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向镇村延伸。对外开放收到新成效。编制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组织相关项目的申报工作。开展一系列对外交流活动,招商引资成效较好,全年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同比增长64.7%。旅游开发步伐加快,瞿家湾镇跻身全省“十大旅游名镇”行列,城区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和瞿家湾镇红旗广场、接待中心等旅游建设项目正向前推进,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城乡市场稳步发展。

三是坚持打基础、管长远,城乡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深入推进“五城同创、三镇共建”工作,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实施城区四桥路、万家墩路等东扩工程,完成4条主干道土方回填任务;改造城区自来水管网,完成首期铺设任务;改造文泉大道人行道,铺设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加快小街小巷综合整治,改造城区新洪路、腌鱼巷、邮电巷等街巷道路,维修园林社区、沙湾社区、人民路社区部分供水管网。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完成茅江大道、文泉大道、新堤大道及市民广场、江滩公园等绿地建设,建设河岭三角洲、六合农资、一桥、二桥等景点,新增公共绿地5万平方米、绿化达标庭院11个。首次获得湖北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开展农田水利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新疏挖河道210公里,硬化护坡50.3公里,更新改造泵站涵闸84座,建设高产农田20万亩,植树造林4.68万亩。成功举办全省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称号。完成仙洪线21.74公里的大中修任务,完成二级公路挖补2.08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通乡通村公路357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0座。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一建三改”、通组连户路、晒场等配套工程建设,新建沼气池1.3万口,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处,解决14.6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全面完成农村渡口达标改造任务,开工建设瞿家湾、沙口、新滩等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启动垃圾无公害处理项目。

四是坚持改善民生,社会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我们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民生问题得到改善。新增城镇就业10362人,帮助下岗人员再就业4510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推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480名达到退休年龄的失地农民开始领取生活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完成新职院建设。开展雪灾倒房恢复重建,490户倒房户搬进新居,1310间破损房得到维修,获得全省倒房恢复重建先进县市称号。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完成600户农村特困户、6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新建廉租房30套。开展向汶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和五保户集中供养补助标准。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完成11所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二孩性别比明显下降。建设20个乡镇惠民窗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1%。扎实推进血防疫情控制达标工作,顺利通过省专家组检查验收。启动乡镇文化站“三室一厅”建设,新建农家书屋73个。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加大科技服务经济建设力度,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指标任务,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383吨。加强安全生产、物价监管、大湖生态治理、国土资源保护、群众来信来访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74起,7起命案全部侦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扶贫开发及人防、征兵、审计、监察、人事、老区、残联、老龄、档案、对台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是坚持依法行政,政府执行力得到加强。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开展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39家行政执法单位通过社会评议。组建专门督查机构,加强政府效能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积极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更是满载收获的一年。这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93万洪湖人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洪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在洪湖投资创业的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洪湖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后劲不足,突出表现为建成项目少、开建项目慢、待建和储备的项目不多。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一、二、三产业占比中,二产业占比过低,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占比较低。三是改革创新的力度不大,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没有得到有效消除。四是政府机关及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部门利益至上、活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建议

今年是建国60周年的喜庆之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发展上水平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增长。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们才能缩小与周边县市的发展差距,才能更好地解决涉及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问题。实现保增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今年我市可能会出现招商引资更难、项目推动压力更大、行业经营形势波动、财政收支压力增大等问题,经济形势异常复杂。实现保增长,我们具备诸多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中央扩大内需强力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将为我们加快项目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随着武汉城市圈观察员身份确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启动和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深入推进,我们主打“两圈一区”这独一无二的特色牌,可以争取到更多项目和资金;全面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洪湖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市有更大的承接空间;增值税转型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直接有利于我市石化设备业的发展;随着汉洪高速和东荆河大桥建成通车,洪湖承接东部和武汉产业转移的条件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洪湖的区位优势将会更加明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洪湖积累了较好的发展条件,经济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基于以上分析和判断,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和全省实施“两圈一区”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水产、旅游特色经济,奋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五城同创、三镇共建”工作,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倾力改善民生,确保洪湖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27%,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3.3%,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4%。

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我们将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抓服务促增效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抓改革促开放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抓民生促和谐作为保增长的根本目的,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增长的关键是保工业经济增长。今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25家。一是抓项目促投资。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及汉洪高速、东荆河大桥建成通车的重大机遇,奋力促进十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即天冠10万吨燃料乙醇、昶润24万套汽车转向器、兴洪兴业1.3万吨赛络竹和第二个3万锭精梳纺、长江石化1万吨新型空冷器、德炎6000吨风味淡水鱼及深加工,中兴5万吨油脂、2万吨精制油、第二个2万吨生物柴油,昌兴10万吨机化木浆、晨光5万吨荷叶茶、明达12万吨硫酸、福禧1200万只肉鸭加工项目。尽快推进奥康、洪联、洪朗等石化项目,华士康、惠联等医药轻工项目落地建成。同时依托洪湖开发区,承接一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的工业企业;依托府场开发区,促进企业通过技改建成一批新上项目;依托新滩新区,承接一批沿海及武汉地区工业转移项目。二是抓骨干促增效。继续实施“3520”税源培植计划,重点培植税收过千万的骨干企业,力争在2008年3家平均税收过千万的基础上,实现每家过千万的目标。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明确培育对象和责任,力争入库税金过百万的骨干企业达到28家。三是抓产业促优化。抓住增值税转型和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八大优势产业。即以长江石化为龙头的石化设备业加大技改和营销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建成全国优质石化设备生产示范区;以德炎、晨光为龙头的水产品加工业加速扩张,稳定出口,力争内销大幅增长;以兴洪、兴业、天进为龙头的棉纺加工业积极推进技改,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档次;以洪湖浪米业、太禾米业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业加强基地建设,积极做大做响品牌。同时发展壮大以昌兴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以昶润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以天冠燃料乙醇和中兴能源为龙头的生物质能源、以洪乐电缆和蓝光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四是抓平台促满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洪湖开发区配套路网和职工公寓建设,开通园区公交车线路。翻新府场开发区中华路,连通府网路,建成中山路。完成新滩新区“二横二纵”道路建设。继续实施“满园工程”。洪湖开发区力争新引进项目6个,新增企业6家,入库税收突破1000万元;府场开发区力争新建项目10个,新建厂房8万平方米,入库税收超过4000万元;新滩新区力争新引进项目5个,新建4家,建成3家,实现税收零的突破。五是抓环境促服务。牢固树立与企业同甘共苦的思想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帮助企业度难关的十项扶持措施,即做大担保平台、引入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降低融资手续成本、支持技术改造、降低用电入网成本、开通绿色通道、打击干扰企业生产的“三霸”行为、强化领导及部门联系企业责任、严肃查处危害企业的“三乱”行为。积极组织财税、质监、工商、国土、金融、发改、公安等部门,深入企业,切实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二)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农业是洪湖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深入扎实地抓好农业农村经济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的重要方法。一是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扩大特色水产养殖规模,升级改造鱼池10万亩,新挖精养鱼池6万亩,发展龙虾混养6万亩。推进小龙虾、鳜鱼、蟹苗本地化等种苗基地建设,积极创建洪湖水产品牌,力争“洪湖清水”大闸蟹创中国名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新增双季稻10万亩,再生稻2万亩。狠抓吨粮田建设,主攻中稻单产,努力实现粮食增产3万吨的目标。壮大畜牧业养殖规模,新建万头养猪场1个,发展“150”模式养殖户80户,建设10万只肉鸭养殖小区25个。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专合组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抓住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深入推进的重大机遇,统筹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全力办好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沙泵站更新改造、隔北灌区一期工程、洪湖围堤及下内荆河整治等水利在建和续建项目,完成汊河、龙口、黄家口、新滩、乌林等乡镇21万亩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通村公路、农村沼气、安全饮水、有线电视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新建一批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填埋场。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新建绿色家园示范村64个。加大农村电改力度,新建小港变电站,改造府场变电站。三是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开展农村改革试点工作。围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土地经营权流转等试点工作;围绕推进农村事业发展,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镇规划与建设、农村社会保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试点工作;围绕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开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等试点工作;围绕促进新农村建设,开展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等试点工作。同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资金管理发放工作。

(三)切实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旅游业。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平台,加快旅游项目开发。争取“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尽快立项并开工建设,继续开发渔家乐、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加快乌林温泉项目建设,完成红色旅游建设项目。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乌林旅游码头,启动大湖清淤工程。加大宣传力度,组织节庆活动,精心打造洪湖旅游品牌。加速发展商贸流通业。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村级农家店建设步伐,启动“家电下乡”。加大卷烟市场整治力度,确保烟草税收稳中有升。认真编制商业网点规划,积极发展多功能物流园区和大型超市,重点建设好闽洪建材市场、水产品原产地市场、宝安商业广场、聚金广场等商贸项目。加强生产资料、食品、药品价格监管,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积极发展金融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开展信用乡镇、社区、企业创建活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邮政储蓄等资金返还农业。争取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加快保险业、担保公司发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四)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是保增长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一是不断推进各项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启动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成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财务“双代管”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村务、商务、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组织试点工作。推进“小三场”改革,完成综合改革各项配套工作。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规范资金使用、人员管理、职责考评工作。完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加大财政监管力度。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武汉城市圈观察员为平台,积极争取圈内各项政策待遇。深化与武汉东湖开发区的市区协作,加强城市圈内交流合作。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加大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创建力度。抓住国家支持出口的扶持政策,巩固水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品出口,努力保持出口增长的良好势头。三是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荆州市委提出的“项目建设年”为抓手,力争今年投资规模、建设速度好于上年,争取到位的项目、资金总量明显高于周边县市,储备项目的数量、质量及规模能满足向上争取的需要,并研究项目编制的财政支持办法和奖励政策。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突出工业和旅游招商、突出园区招商的思路,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努力创新方式方法,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

(五)扎实开展“五城同创、三镇共建”,进一步统筹城乡建设与发展。今年是“五城同创、三镇共建”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之年,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见到成效的重要一年。一是深入推进各项创建工作。认真对照“五城同创、三镇共建”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职责、加强督办。组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开展各项创建预评估工作,重点做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验收达标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通过国家和省级验收。二是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继续实施“西改东扩加北延”的城市扩容工程,建设四桥路、洪林大道延伸段、万家墩路的雨污管网,新建望江路、赤卫路、玉沙路、爱国路延伸段,改建新堤大道、茅江大道延伸至滨湖段。重建一桥,建设内荆河拦水坝。疏浚光明渠、百里长渠、五七渠、望江渠,完成部分段面护砌任务。维修乌林大道,建设春雨亭路、跑马路、铜仁街等街巷道路。铺设城区东区污水收集管网,完成城区垃圾无公害处理项目建设。维修荷花广场、沿河公园基础设施,改造新堤大道、茅江大道景观路,建设柏枝街心公园、长江外滩四季花卉园、护城堤风景林。建成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三是加快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洪监高速公路,完成仙洪线17.5公里道路主体工程改造,建设白庙大桥主体加宽工程。促进黄观线、汊腰线桥梁建设,争取项目推进通湖公路及水产通道建设,推进仙洪咸高速公路项目进程。

(六)倾力改善民生,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根本目的,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于民。一是认真落实民生政策。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做好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等工作。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推行工业园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人平每月增加80元。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合率。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大力改善城区困难群体居住环境,维修和改造城区直管公房,建设一批廉租房。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教师居住环境,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化债工作,全力办好荆州市第四届运动会。改善城乡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重点解决网吧违规经营问题。加快广播事业发展,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大食品卫生监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加大创新型城市建设力度,争创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大力整顿生育秩序。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技能型、创新型、管理型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和乡镇统计规范化达标验收工作。加强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照章程开展工作。认真做好外事侨务、扶贫、残联、老龄、民宗、档案、方志、保密、对台等各项工作。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巩固大湖拆围成果,加大洪湖湿地保护力度。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加大环境监管力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重点做好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四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平安洪湖”创建成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民调工作。继续开展大接访活动,妥善处理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严厉打击和预防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落实法律援助政策,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扩大监控网络覆盖面,加强预警预测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做好道路运输、企业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良好的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推动落实、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契机,巩固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成果,按照“勤政廉政善政、提质提效提神”的要求,致力建设“为民、务实、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努力提高行政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努力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研究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应对的新办法、新举措,努力抢抓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切实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平台,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依法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建成市乡行政视频会议系统,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政策的事项。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与管理,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事前调查、合法性审查、成效评价机制,着力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民主性。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工作和社会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做好普法依法治市工作,深入开展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切实提高行政执行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推行“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和机关文化,把“创特色、争第一”的精神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政府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着力点放在抢抓项目和服务企业上。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把各项工作安排变成具体部署,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目标管理、政务督查和绩效考核,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努力形成靠制度管人、制权、理事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政府集中招标和采购价格预审等制度,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腐败行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奢靡之风,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实现会议、购车、考察等经费支出“零增长”,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人民政府为人民,关注民生,为民解忧,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郑重承诺,今年着力办好以下十件实事,请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监督落实:

1、投入300万元改造10所农村福利院,改善孤寡老人生活条件;投入1500万元新建城市福利院,改善城市“三无”对象居住环境。

2、投入200万元新建和改造80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5个乡镇文化站。

3、投入1280万元新建和改造152个村级卫生室、5所乡镇卫生院、5个乡镇计生站。

4、投入320万元帮助800户农村贫困户改造危房,基本消除农村危房。

5、投入1800万元新建120套廉租房并改造城区直管公房,改善600户1500人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6、投入1120万元新建160套教师周转房,解决乡镇教师住房难的问题。

7、新增9000个就业岗位,帮助45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1.2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8、投入1000万元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9、投入3800万元解决农村11.4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帮助5000户农民使用上安全清洁的沼气。

10、投入3750万元新建通村公路112公里,改造农村危桥15座、长江渡口5个。

各位代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百舸争流胜利属于强者。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化,都动摇不了洪湖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强意志;不管困难和挑战多么巨大,都阻挡不了洪湖人民力争上游的坚定步伐!我们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胜利必将属于英雄的洪湖人民,洪湖人民必将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主办:洪湖市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网站标识码:4210830008 网站地图
电话:0716-2423691 地址:文泉大道特1号 鄂ICP备05001359号 鄂公网安备 421083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