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洪湖市人民政府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3-06-20】 【阅读次数:】【来源:】【我要打印】【关闭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1月13日在洪湖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蒋  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三年工作的回顾

市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发挥水产、旅游特色优势,重点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深化各项改革,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全市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运行质量与效益得到提高

2006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4亿元,三年来年均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16.61亿元,年均增长16.8%;财政收入2.14亿元,年均增长8.0%;农民人均纯收入3538元,年均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9元,年均增长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4亿元,年均增长11.6%;外贸出口1793万美元,年均增长26.3%。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4家,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标志达20个。先后荣获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省优势农产品建设先进县(市)称号。“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加大,劳务经济进一步发展。新农村建设迈出可喜步伐,农村政策得到严格执行,农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特别是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名特优品种达到80.3%,水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5%以上。工业发展提速。以农副产品、水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迅速发展,以纺织服装、石化装备制造为主的传统产业不断壮大,电子器件、医药生化等新兴产业开始形成。规模企业由三年前的不足50家增加到74家。工业园区粗具规模。洪湖工业园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基本建成,14家工业企业入园建设。府场工业园新入园工业企业9家。以科技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其中国家级1家,数量名列荆州市前茅。工业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出口创汇连续三年居荆州市前列。财政收入不断增长,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的力度加大,基本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大决策落实的工作目标。烟草入库税收年年攀升。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大型综合性超市、连锁经营名牌店、高档经济型酒店为代表的新型业态迅速崛起,信息、文化、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通讯、住房、旅游、汽车开始成为消费热点。旅游经济逐步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招商引资取得成效

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土地二轮延包已经完成,实现了免征农业税。财政编制政务公开率先试点,取得全省第六名的好成绩。市直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民有、民营为基本取向的工商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财政综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加强。经济环境整治力度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幅回落。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以明确责任为基础,开展全员招商;以项目策划为先导,突出优势产业招商;以招商活动为载体,拓展渠道招商,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共完成招商项目155个,招商引资14.2亿元。认真落实与武汉东湖开发区的区市协作框架协议,三年共争取扶持和项目投资1400多万元。

(三)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品位得到提升。中心城区规划修编报批工作已经完成,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力度加大,三年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达2.6亿元,相当于前10年政府投资的总和。内荆河东岸拆迁改造,城区主干道扩建、翻修,长江外滩公园,行政中心,二桥重建,天燃气工程等大型工程相继建成或正在兴建,污水处理正式启动,中心城区面貌明显改观。村镇建设得到加强。“农居工程”、示范农庄建设效果显现,一批重点集镇建设规模扩大,府场、瞿家湾跻身全国文明集镇行列,洪林和新丰等文明村、社区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交通、水利、通讯、城乡电网建设明显加强。三年来,交通建设投入资金5.4亿元,新修通村油路360公里;升级改造省道105.1公里;黄观线、咸合线、小港桥、大同桥、新滩东荆河大桥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汉洪高速公路列入省公路建设规划;内河航运新滩船闸、宦子口船闸改造基本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的盛潜高压输变线投入使用。防洪抗灾体系逐步完善,东荆河堤得到整治,洪湖围堤整治工程启动;南套沟及内垸200座泵站、涵闸得到维修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

(四)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到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普通高中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加强,教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计划生育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出生性别比逐步趋于合理。城乡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进一步健全,医疗条件明显改善。食品、药品管理逐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大。文化、广电事业不断发展,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蓬勃兴起,体育中心、群艺馆、博物馆等一批重点设施投入使用。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大湖拆围基本完成,洪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强化。国土资源依法管理,土地市场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依法督促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社保面扩大,保费征缴率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落实,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特困救助面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城市居民大病救助已启动。城镇就业岗位增加,登记失业率略有下降。

(五)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认真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与建议,较好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贯彻实施依法治市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扎实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平安洪湖”建设扎实推进,信访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办理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和建议,促进了政府工作。市政府每年通过人代会向代表承诺兴办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市长网络信箱每年批复群众来信300件以上。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民族、宗教工作健康有序。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工作顺利开展。人防、统计、审计、物价、监察、外事、侨务、对台、老龄、残联、老区、扶贫开发、房产、档案、编史修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三年,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和群众、向驻洪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市建设的各界人士和各级驻洪单位,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经济发展仍然滞后,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政仍然困难,自我发展能力不够;基础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仍然不优;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就业、保障、教育、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社会治安形势严竣,群众的安全感不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未来五年,洪湖发展处于一个十分难得的黄金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强力作为,努力把洪湖建设成为滨江现代工业城,水乡园林风光城,湿地生态旅游城,全国著名的淡水产品生产及加工城,融老区传统、抗洪精神、水乡风情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文化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新洪湖的要求,继续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大力发展水产、旅游特色经济,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洪湖。指导原则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重视社会事业的进步;既要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又要高度关注广大市民生活;既要加快资源开发,又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既要全力推进改革,又要高度重视维护稳定;既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又要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设“和谐洪湖”。

——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第一任务。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任务和第一责任,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考核机制。同时,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的力度。创造开放有效的政策环境,充分调动本地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全民创业的积极性。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原动力。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工作方式创新。进一步强化市场观念,拓宽思路,推进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的创新。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抓手。突出抓好对洪湖经济社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着眼建设大产业、大企业,策划建设一批大项目;紧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产业政策和武汉经济圈的建设,争取一批大项目,引进一批大项目,新建一批大项目,受益一批大项目。

——坚持以自身建设为第一保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权力,把政府抓经济的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发扬民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战略目标是:

——经济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84亿元,年均增长10.5%以上;财政收入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9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6亿元,年均增长11%。五年累计出口达到2.2亿美元,年均增长16%。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20%。

——人民生活目标。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44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77元,年均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到2011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0%。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加快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人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到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城市人均公共绿化面积6平方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污水处理达标率70%以上,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控制在3000吨以内,二氧化硫控制在2200吨以内。农村改水、改厕、改灶、改圈、血吸虫病疫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大面积铺开。加强洪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利用,促进洪湖生态建设。资源利用率稳步提高,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较大改变。

根据上述总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我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如下几方面:

(一)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打造新型工业化城市

洪湖振兴崛起的关键在于工业,工业兴市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既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洪湖的资源禀赋所决定。首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丰富的淡水产品和农副产品资源是洪湖工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比较优势,大力支持德炎、井力等一批淡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力争5年内淡水加工产品产量再翻一番,出口交货值超过5千万美元。加大“洪湖牌”水产品的宣传和创建力度,让洪湖淡水产品品牌成为国内畅销一族,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其次,发挥聚群优势,发展石化装备工业。通过拓宽平台,畅通物流,优化环境,强化支持,大力发展以府场、曹市为基地的石化装备产业集群,抓住挤入湖北40家产业集群的机遇,重点支持长江石化、远春石化等一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扩张发展,力争5年内规模以上石化装备企业超过50家,产值超过20亿元,把洪湖打造成中国石化装备制造之乡。第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新型能源工业。着力推进天冠10万吨燃料乙醇和中兴5万吨生物柴油项目建设,力争两年内达产达效,推进第二期项目建设。让以洪湖为轴心的两湖平原粮油优势转化为可再生生物能源优势,加大附产品开发力度,增加附加值。第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主导产业。大力支持以兴洪纺织、天进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德炎、井力为龙头的水产加工业,以长江石化、远春石化为龙头的石化设备业,以天冠、中兴为龙头的新型生物质能源业的发展。力争5年内全市税收过500万的工业企业达到15家,其中过千万的企业达到5家。大力发展领军企业、争创知名品牌、扩大产业规模、实现集群发展。第五,实施“满园工程”,发展园区经济。加速推进洪湖工业园、府场工业园的项目入园工作,力争两园在3年内项目和企业达到饱和。加快乌林生物能源工业园的建设步伐,依照规划,分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滩工业园区,尽快完成园区规划,实施首期开发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进园。力争5年内四个园区入驻工业企业达到100家,工业税收突破1亿元。

(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水产强市

洪湖农业的优势在水。把洪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出路在于做大做强洪湖的水产业,扩大养殖面积,着力提高水产品总量、水产总产值、名特优比重、标准化生产率、加工转化增值率、品牌知名度、出口交货值,将洪湖从水产大市建设成水产强市。第一,大力推行淡水养殖标准化。用工业化理念谋划水产养殖,提高品牌生产率,力争继淡水小龙虾之后,洪湖的大闸蟹、黄鳝、薰鱼醉鱼、莲藕等水产品获得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认证。第二,大力提高名特优水产品比重。通过科技攻关和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名特优水产品种苗供应资源稀缺、成本过高的问题,提高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比重。第三,大力支持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支持企业围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开发产品,鼓励渔民围绕加工企业需要建设基地,力争5年内使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第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装备水产禽蛋产品的疫病及有害物质的自查自检设备,开展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达到100%。完善农业技术公益性推广服务体系,培植农村科技示范户8000户以上。保障洪湖农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品质,保护广大养殖农户的利益。加强良种繁育、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第五,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禁农民负担反弹。第六,大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在大力发展水产业的同时,结合农业区划,认真组织好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牧及林业生产。推进阳光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使洪湖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稳居荆州市前列。

(三)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动力,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优化旅游环境,强化旅游市场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与质量,既是把洪湖建设成武汉后花园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洪湖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洪湖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重点开发乌林温泉、洪湖岸边城及茶坛岛建设项目,引导群众开发“渔家乐”旅游资源,丰富洪湖旅游资源内涵。二是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引资建设四星级以上宾馆,开发洪湖特色旅游系列产品,完成好红色旅游建设项目,按照创建优秀旅游城市要求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完善与旅游相关的交通、通讯、金融、信息设施与产业。三是优化旅游环境、规范旅游秩序、提升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按照统一规范、整体提高的要求,分项目落实、分部门负责、分年度推进,力争2009年实现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5年内使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大幅提升,旅游产业成为带动洪湖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使洪湖真正成为武汉经济圈的休闲渡假基地、生态旅游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展现洪湖的无穷魅力。

(四)强化城乡建设管理,建设水乡园林城市

坚持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城乡建设力度,把洪湖建设成为水乡园林城市。一是加强中心城区建设。中心城区要切实按照“西改东扩”的要求,加快东部城区建设步伐。加大城市规划宏观调控力度,完成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建设,尽快形成行政服务、工业经济、科教文化中心。稳步推进西部城区改造,加快主要干道升级与自来水供水管网、内荆河东岸、社区小街小巷的改造。强化城市规划,严格城市管理,搞好城市经营。完成城区外环规划、启动四桥建设、规划建设汉洪高速连接线,形成中心城区北大门。中心城区规划与建设力求体现水乡园林特色,不显山要显绿,能露水露清水,逢水硬坡,沿河植莲,推进公共绿化和庭院绿化。完善城区污水管网收集,污水排放达到规定指标。把洪湖这颗水乡明珠打造成武汉经济圈的卫星城。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好村先行、典型带动、由点到面、梯次推进”的原则,逐步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的目标。切实建立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完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健全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机制,强化目标管理,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一盘棋发展。5年内,建成29个达到较高标准的示范村、100个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重点村、150个村的面貌有较大改观。三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洪湖围堤整险加固和下内荆河疏挖工程、东荆河堤整治工程、涵闸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高产农田建设工程、隔北灌区续建工程、主隔堤加固工程、四湖流域血防综合治理工程。克服一味等靠要的思想,依照政策组织农村群众投工投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树立经营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大城乡电网改造的力度,加快110KV线路改造工程、10KV及以下的配网工程和沿江高压网建设。

(五)实施全方位大开放,实现洪湖加速发展

实施洪湖全方位大开放,是推动洪湖加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是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洪湖大开放。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洪湖的大开放。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大开放总揽改革开放全局。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经济规律,资源配置必须符合经济流向,县域经济必须参与区域经济分工。洪湖经济发展的现实出路,必须主动融入武汉经济圈,围绕武汉主动配套,瞄准武汉积极引进,依托武汉加速发展,做好融入武汉经济圈的大文章。二是以交通大畅通实现洪湖大开放。没有交通的大畅通就没有洪湖的大开放。打开洪湖的东大门,突破江河天险围困,实现洪湖与武汉经济圈的畅通,是实现洪湖经济社会大开放的必由之路。按照“一线(汉洪高速)贯通、三沿(沿江、沿河、沿湖)对接、干支相连、江河直达、水陆并举”的新格局,进一步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做好新滩东荆河大桥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2008年竣工通车。抓紧启动汉洪高速公路建设,力争2011年基本建成通车。积极争取建设洪仙一级公路。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实现港口布局功能分区合理、岸线有效利用、配套设施完备的目标。三是以环境再优化保障洪湖大开放。加快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简化办事手续和程序,推行集中审批。全面推行收费公示制,严格限制收费增长幅度。对重点企业继续实行挂牌保护。完善部门服务评议制度。重点评议经济服务职能部门,加大对危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打击地霸和黑恶势力,对强买强卖、勒索业主、以及干扰工程建设的,要依法严厉打击。四是以改革再深化推动洪湖大开放。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培植上市企业,力争5年内培育出一家上市公司。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及“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五是以洪湖的大开放落实洪湖大招商。抢抓中部崛起及武汉经济圈建设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区域协作,搞好产业配套,强化产业对接,着力构建配套武汉、依托中部、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特色产业和服务配套基地。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扣“工业兴市”主题,突出水产和旅游特色,以园区招商和集聚工业产业群为突破口,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及工作机制和工作责任制。今后五年,全市招商引资额力争累计到位资金达到45亿元。

(六)统筹协调各项社会事业,促进洪湖文明和谐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争创全国科技先进示范县(市),大力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快科技体系创新,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市教育优先和适度超前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巩固“普九”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培养各类人才。重点加强党政干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体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就业渠道。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坚持通过发展来扩大就业。积极通过技能培训来促进和扩大就业。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救助标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保障事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五年内,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左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扎实做好文化体制改革,努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公益文化设施投入。积极壮大广播电视产业。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传输质量。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入户率达到80%,彻底解决偏远湖区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努力实现2008年城镇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医疗救治等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机制。实施血防整县推进重点项目,加大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强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改善城区医疗卫生条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提高参合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三、2007年主要工作和措施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我市建市20周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外贸出口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实现上述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提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

坚持以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环境建设为保障,打造优势产业、培育骨干企业、争创名优品牌,提高工业集聚度和竞争力。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力争实现总产值23.1亿元,增长25.0%;完成增加值6.4亿元,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家。全口径工业入库税金增长15.0%以上。

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强化“项目支撑”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项目建设领导,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力争天冠生物能源10万吨燃料乙醇、中兴能源5万吨生物柴油、昶润汽车零部件、晨光实业荷叶茶饮料、中跃科技全降解塑料纳米催化剂、派格塑料改性聚乙稀、惠联包衣600吨药用包衣糖粉、禾美农10万吨氨基酸有机无机肥、华诚世纪生物1000吨六甲荃二硅烷、名流集团1万平米标准化厂房、智宝玩具1亿打电动玩具、华光电子无电极节能光源、振华填料等新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确保兴洪纺织6万锭精棉纺、天一饲料5万吨鱼饲料、远春石化5000吨压力容器、井力水产淡水鱼糜、洪乐电缆4000km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等续建项目尽快投产。确保德炎水产4100吨淡水产品开发、明丰特种纸业5000吨棉浆板、得记食品、碧荷园饮品生产等在建项目产生效益。

大力实施满园工程。重点加快洪湖工业园、府场工业园建设,确保洪湖工业园、府场工业园今年新建成投产项目20个以上。加快入园项目的建设进度,在建项目要尽快建成投产,协议入园项目要督促尽快入园建设,意向性项目尽快争取签约。加大园区招商力度,举全市之力实行园区招商,强化各乡镇办场、市直部门工业项目入园责任,制定奖励、激励项目入园的政策措施。完成洪湖工业园、府场工业园新区的详规和园区发展总规。

突破工业发展“瓶颈”制约。加强银企合作,突破企业融资“瓶颈”;加大职业技术培训,突破企业用工“瓶颈”;搞好土地规划,突破企业用地“瓶颈”;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健全部门支持、联系企业制度,从严治理企业乱收费,认真实行明白卡制度,对重点企业继续实行挂牌保护。

(二)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卫生、文化、饮水等公益性事业。新建通村公路120公里,新建“万树村”60个,新增1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新建农家超市93家。加大村庄规划编制的推进力度。完成200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规范规划管理,促进规划实施。以“两改、四清”、治“五乱”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引导群众养成保持村容整洁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阳光工程”培训活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训转移农民工1万人。

大力发展优势农业。按照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优质菜、优质水产品、优质畜禽等板块建设总体规划,着力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确保产业带生产集中度、农产品优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工业用粮,配套燃料乙醇项目,建立8—10万亩早稻工业用粮基地。突破性发展精细蔬菜,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巩固扩大武汉市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发展各类农业中介合作组织,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继续推行标准化及无公害生产。重点建设水产、水稻和水禽等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争创农产品全国知名品牌,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大洪湖农产品的市场影响。进一步创新营林体制,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搞好农业科技的服务和推广。建立健全农业灾害应急防控体系。

实施水产富民工程。加快老塘堰改造和精养塘升级步伐,提高养殖水体利用率和水产产量。水产放养面积达到65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26万吨,产值达到28亿元。调整水产养殖结构,配套龙头企业生产和加工需要,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加大水产板块建设和苗种生产基地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水产加工,进一步扶持德炎、井力等水产加工企业,扩大规模,走精深加工之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围绕5万吨淡水鱼加工与综合利用、20万吨饲料加工厂、渔具加工、水产良种场4个水产招商项目,加大水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机械化养殖、立体养殖、生态养殖、混养养殖等。继续推广机械化投饵、增氧和轮捕轮放等技术。进一步加强水产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严格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巩固我市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格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切实做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增支补贴政策。认真抓好扶贫开发的整村推进工作,做好将我市列入国家500强企业包扶对象的争取工作。

(三)着力壮大旅游经济,积极发展商贸物流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围绕把洪湖建成武汉后花园、荆岳中转站的旅游发展思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旅游规划,加快乌林温泉资源开发;完成瞿家湾红色旅游项目和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园项目建设。完成大湖拆围,推进岸边城和茶坛岛招商,推进渔家乐休闲旅游建设。全面启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做好把洪湖港作为湖北、湖南、重庆旅游线路停靠点的申报争取工作。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大力培育旅游从业主体。全力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大洪湖旅游对外营销力度。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整合流通企业资源,扩大流通业与运输、服务、旅游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业。积极调整市场布局,盘活现有服务业资产存量。切实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国试点工作,落实工程项目建设,完成生活店23家,农资店100家的建设任务。大力推进“信福工程”,建村级信息服务站49个。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

(四)抓住建市20周年契机,大力实施招商引资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政策和环境为驱动力,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着力围绕“工业兴市”和水产、旅游特色经济,策划招商项目。把握沿海和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千方百计引进资金、人才和项目。实施“回归工程”,加强与洪湖籍在外人士的联络,创造条件,吸引洪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树立外商、内商都是客商的观念,在切实做好服务外商的同时,注重强化对本地民营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充分发挥商会在招商引资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帮助闽浙客商在洪湖组建商会,通过强化对客商的服务实现“以商引商”。加强区域经济协作,继续推进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项目合作,使之成为洪湖融入武汉经济圈的桥梁和纽带。

强化招商引资责任。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我市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调优招商引资政策,立足实际,落实招商引资的责任考核和奖惩兑现。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服务意识,努力营造服务招商引资环境。狠抓服务环境中正反两个方面典型,实施重奖重罚。

办好招商引资活动。抓住建市20周年契机,办好“光彩事业洪湖老区行”活动,吸引洪湖成功人士回乡考察、投资兴业。组织好春季赴浙江、福建的招商活动,组织浙闽(洪湖)经贸洽谈会、洪湖与福清友好合作城市,洪湖资源暨名优产品展示会等活动。组织参加香港(湖北周)招商活动和秋季深圳“高交会”招商活动。

(五)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

坚持中心城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并重,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重,坚持加强城市资本营运与加强城镇管理并重,推进城乡一体化。

着力加强中心城区建设。城市建设以规划为龙头,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继续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确保二桥5月份竣工通车,推进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和完成东区污水管网的配套工程及宏伟南路、州陵大道步行板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实施文泉大道刷黑工程,望江大道修建工程,沿河东路改建工程,长江外滩公园、防洪纪念广场配套设施的完善与维护工程。实施主要道路候车点、垃圾池的配套建设;乌林大道老车站至茅江大道道路改造工程;熊家窑城市垃圾处理厂扩建工程及主要街道公厕建设。做好玉沙社区、跑马路社区、春雨亭社区、南棚路段等地的道路整修及排污设施建设。加快直管公房危旧房改造进度。

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坚持建管互动、疏堵结合的原则,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力度,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实行目标管理,抓好“门前三包”,层层落实责任;继续实施路段长责任制,对主要干道和重点部位,实行挂牌管理;继续分地段、时段进行重点整治。按照主、次干道,根据工作日和节假日,划分好禁止区和控制区,既严防死守,又放开搞活,创和谐城管。对施工单位的建筑材料的堆放和运输进行严格管理,做到文明、科学、规范。加大对各类广告的整顿力度,编制好户外广告和亭体的设置规划,统一标准,并严格执行。建设、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有效治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摆乱设、乱泼乱倒、乱牵乱挂”等十乱行为。

(六)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积极争取投资政策。认真研究国家支持“中部崛起”、产粮大县建设、新农村建设及省委省政府推进和谐湖北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策划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地各部门各行业都要制定具体措施,做好向上、向外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工作。

努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汉洪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步伐,完成预可和立项工作。完成干线公路路网改造续建项目的“三桥二路”工程,即:新滩东荆河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完成小港桥主体工程及两端改线过渡性路面并通车;完成大同桥两端接线并通车;省道咸合线龙口段竣工验收、县道黄观线40公里竣工。完成黄观线、新丰线路面改造及桥涵配套,完成高龚线、新大线、丰府线、施代线、黄长线共34公里路面改造。加大水利堤防建设整治力度,积极抓好洪湖围堤、下内荆河、东荆河整治工程。搞好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泵涵站的维修改造,完成沿江3个一级泵站的维修改造。加大电力、通讯网络建设力度。完成龙口110KV和黄家口35KV电站建设。

保持投资需求的稳定增长。调整投资结构,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方向,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加大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扩大城镇就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生态环境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入。集中力量抓好国债项目和重点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工作。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国债项目和重大项目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七)进一步做好财税和金融工作,增强地方经济活力

确保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今年,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增幅为10%,收入总量为23574万元,其中,一般性预算收入为11921万元,增幅为3.8%。在全口径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4%,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力争今年财政收支缺口保持上年水平。今年继续坚持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保障能力的指导思想。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工资发放、社保支出、再就业投入、政权机关正常运转和法定支出。加强财源建设,涵养、壮大骨干和主体税源。强化财政管理,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非税收入管理等财政改革,启动和实施“金财工程”。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严格国有资产处置、租赁、出让审批程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优国地两税比例,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征收。强化税收征管,严厉打击抗税和恶意欠税的违法行为,依法应收尽收。以税收为基本依据,强化对企业和纳税人的考核、评价和扶持,教育、鼓励企业和公民照章纳税。

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推进信用乡镇(办、场)、信用企业、信用农户的争创活动,提高洪湖的信用等级。打击损害金融部门利益的各类逃、废债行为,不断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改善金融业的经营环境。支持金融业拓展营销业务,增加金融品种。支持企业融资,增加小额农贷,开展大额农贷,继续做好与开发银行的合作,形成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点。

(八)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打造人力资源优势

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发展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协作联合,积极争取新型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大科技企业、产品的培育和申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出台发挥企业创新、全民创新的政策和措施。

优先发展教育、体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今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做好校舍维修危房改造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依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推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建设市体育中心第二期工程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多途径培养和吸纳人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结合洪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外出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努力造就以实用技术人才为基础,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

(九)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完善就业培训和职介等服务体系,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劳动就业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一批再就业基地,确立一批劳务输出对口单位,研究培养洪湖的劳务品牌。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重点做好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的扩面征缴工作。规范社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管理,保证资金发放及时到位和安全运行。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把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城镇特困家庭的生活困难。

(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加强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具体政策措施,确保节能减排各项指标的全面落实,确保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确保洪湖环境一年更比一年好。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管理农用地的转移征用,依法搞好国土资本营运。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和技术服务,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广电、卫生事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提高广播电视质量。进一步扩大农村有线电视覆盖面,确保有线电视收视效果。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城镇医疗制度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适时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认真组织实施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和“四湖流域水利血防综合治理工程”。做好晚血病人的救治工作,完成市中医院门诊大楼主体工程。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议案和建议。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同政协和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的民主协商,认真听取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推进民主科学决策。推进地方、行业、社区和基层依法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地方行政规章建设,维护司法公正,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实施。推进“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度,强化治安基础防范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黑恶势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系。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和优抚工作。加强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努力创建双拥模范城市。

认真做好统计、对台、外事、侨务、老龄、残联、民族、宗教、档案、方志、保密等各项工作。加强统计基础基层工作,加大统计执法力度,认真做好农业普查。积极开展对台工作,促进台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充分发挥外事、侨务等部门的纽带作用,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快老湾民族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创优发展环境

政府自身建设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职能发挥和公众形象,关系到洪湖的发展大业。我们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廉洁、高效、勤政、务实、法制、服务的政府。

求真务实,勤政为民。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更加在思想上重视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悉心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尽心竭力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实、办好。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具体化。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使政府决策顺应民意,所办之事符合民心。建立健全一抓到底、督查到位、考核到人的工作运行机制。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大力精减会议、文件,减少应酬,把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来。

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按照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继续做好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将所有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在网上公开,将所有部门预算单位收支在网上公开,将所有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人员编制在网上公开。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浮于事、权责脱节的问题。强化公共管理,维护社会公正,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群众营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积极推行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实施政府“提速”工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强化政府机关和政府各部门干部的服务意识,切实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洪湖形象”的观念,努力创造“支持改革、鼓励干事、保护创业、注重服务”的软环境。

廉洁高效,从严治政。规范公务员的从政行为,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坚决制止政府工作人员插手资源、项目、投资审批和工程承包,杜绝行政过程中的寻租行为。严格行政工作纪律,对那些“不作为”和“滥作为”情节严重的公务员要坚决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侵害群众利益、违反财经纪律和乱执法、乱收费、乱罚款等违法违纪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加强监察审计工作,积极听取人大、政协对部门和干部评议的意见,注重落实解决新闻和社会舆论反映的重大问题,努力把社会各个方面关心洪湖、建设洪湖、发展洪湖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

各位代表!人民政府为人民,关心群众生活,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郑重承诺,今年全市要着力办好以下十件实事,请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监督落实:

1、全力推进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完成新滩东荆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和小港桥、大同桥建成通车;完成汉洪高速公路预可与立项工作;完成125公里通村公路。

2、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00万元更新改造沿江三座一级泵站。

3、加快中心城区道路建设步伐,刷黑文泉大道,改造乌林大道,新建望江大道;推进社区、小街小巷的排污网管和路灯建设及城区公厕建设。

4、全部免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设10所寄宿制学校;完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及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市职业技术学院新院一期建设工程。

5、启动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确保参合率达到70%以上。

6、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整县推进”工程;帮助8万农村群众实现安全饮水;帮助10500户农村群众兴建沼气设施。

7、帮助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为乡镇公办教师办理基本医疗保险。

8、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在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每月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再提高15元。

9、实施“满园工程”,洪湖工业园、府场工业园新建成投产工业项目20个以上。

10、完成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行行政集中审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成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完成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建设。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展望洪湖未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目标,必须付出新的更为艰辛的努力。全市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我们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有全市人民的广泛参与,我们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为建设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新洪湖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主办:洪湖市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网站标识码:4210830008 网站地图
电话:0716-2423691 地址:文泉大道特1号 鄂ICP备05001359号 鄂公网安备 421083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