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洪湖市人民政府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3-06-20】 【阅读次数:】【来源:】【我要打印】【关闭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2月9日在洪湖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 长   幸敬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洪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洪湖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洪湖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一并审议,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及2005年工作的回顾

新世纪的头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战胜“非典”及自然灾害影响,克服入世过渡期的市场不利因素冲击、国内宏观政策调控的负面影响以及骨干企业出现重大波折、各类社会矛盾集中凸现等多方面困难,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发挥水产、旅游特色优势,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奋力开拓创新,全市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一)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十五”是我市经济发展的转折期。我们抓住国家投入巨资实施长江干堤整险加固工程和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政策机遇,突出“工业兴市”战略重点,经济发展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和加速发展的好势头,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08亿元,年均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28元,年均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99元,年均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32亿元,年均增长7.1%;财政收入达到1.88亿元,年均增长 3.3%;外贸出口达到2118万美元;年均增长17%。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工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恢复中逐步增强,第三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质量明显提高。水产特色经济日益凸现,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名特优养殖品种比率明显提高,滨湖河蟹、龙口银鲫、戴家场黄鳝等获得国家和省绿色产品证书。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以德炎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农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标准化农田建设、水产畜禽等板块建设不断推进。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种田不交税,并享受多种政策补贴。工业经济通过企业改制重现生机活力。工业税收过500万元的企业从无到有,并在“十五”期末达到了4家。以纺织服装、石化装备制造及化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已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以医药生化、电子器件等为主的新兴产业逐步兴起,以农副产品、水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名列荆州市前茅,特别是长江石化、洪乐电缆等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优势明显增强。企业技术改造总投资13.2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9倍。工业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水产品、服装、工艺品等出口份额逐年增加,外贸出口达到近二十年的最高水平,出口总额连续两年位居荆州市第二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大型综合性超市、连锁经营名牌店、餐饮酒店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业迅速崛起,信息、文化、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成长迅速,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汽车、通讯、旅游成为消费热点。特别是旅游经济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蓝田生态园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五年来,第三产业年均增长9%,增幅高于一、二产业。

(二)经济体制不断优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过去五年既是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又是改革的攻坚时期。市国有集体工商企业基本实现了民营化,妥善安置了职工,盘活了存量资产,增强了市域经济活力。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得到严格执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农场改革、土地二轮延包基本完成。市直机构调整合并改革实施到位,市直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新进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正在推进,洪湖市被批准为全省第二批扩权县市。通过改革,创新了体制机制,完善了服务功能,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发展环境。

(三)“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有重大突破,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一批关系洪湖长远发展的命脉工程相继完工、上马或纳入规划。投资近20亿元的长江堤防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投资3.4亿元连接武汉的新滩东荆河大桥正在兴建,有望2007年通车;投资5000万元的洪湖生态治理工程首期10万亩拆围任务完成,受到省政府通电表扬;投资近3亿元的洪湖围堤整治工程已经启动;融入武汉经济圈的洪湖沿江高速公路列入了省公路建设规划;规划近7平方公里的洪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筹资1600多万元及相关部门配合,完成了近2平方公里内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盛潜高压输变线投入使用;投入7000万元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即将投入使用。这些重大工程,对洪湖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中心城区荷花广场、污水处理厂、江滩公园及内荆河东岸改造、行政服务中心等工程相继建成或正在兴建。汉洪线、沙洪线、仙洪线等主要干道全面升级,仙崇线城区改道、黄观线、和燕线、小港桥、大同桥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通乡通村公路完成510公里。内河航运新滩船闸、宦子口船闸改造基本完成。“十五”期间交通建设总投资达6.8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2倍,这些建设使洪湖的发展条件及群众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在大力培植各类市场主体的同时,高度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成果。在大力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高度注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了和谐洪湖建设。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成效显著。成立了就业中心,完善了就业服务网络,开展了就业培训;社会保障覆盖面明显扩大,全市参加社会保险总人数达8万人,累计筹集社保基金4.3亿元,足额支付各项社保待遇4.2亿元。城镇低保坚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低保对象达到16000人。投资1500万元新建和改造了34个城乡福利院,投资1500万元搬迁新建了新堤殡仪馆,维修改造了烈士陵园。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长抓不懈,保证了较低出生率,人口性别比治理取得进步,群众生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高度重视,启动了洪湖大湖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工,为进一步改善洪湖的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到提高,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市。五年共取得省部级、地级科技成果奖11项,已有2个产品被命名为省精品名牌产品,有4个产品通过省级名牌申报初审工作。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学校布局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教育管理不断加强,教师工资得到保障,学生收费政策及贫困学生帮扶政策得到严格执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更加繁荣。投资1000多万元的贺龙体育馆正在建设,群艺馆、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工程兴建、改造完工,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步伐加快。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平安洪湖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社会安全感有所增强。

(五)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民代表监督,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认真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积极推进政务、村务和厂务公开。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问题。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加强农村乡(镇)人民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民主建设,推进城市基层政权和居民自治组织的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强化社会治安“一票否决权”制与领导责任制,坚持不懈地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斗争,坚决依法取缔和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减少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廉政建设成效明显,行政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强。高度重视民族和宗教工作,民族经济得到发展。外事、侨务、老龄、档案、保密、机关事务管理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刚刚过去的2005年,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着力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和有竞争力的产业,着力推进市(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外贸出口增长45.7%,财政收入增长7.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4.3%和2.7%。城镇新增就业78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4‰左右,均在调控目标之内。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十五”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又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位代表,“十五”时期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和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洪湖在外人士和各界朋友、国际友人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规模不大,核心竟争力不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部分下岗职工、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村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有些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缺点,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尚未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较弱,一些部门管理方式落后,办事效率不高,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还存在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以及腐败现象,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绝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洪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洪湖经济社会从调整恢复步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未来五年,洪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从国际国内的形势看,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我国经济正处于新的经济周期的上升期。特别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在产业发展、资金投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从省内看,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众多方面。洪湖作为国家的粮食主产区、全省优质水产板块建设基地、水利大市(县)、革命老区、扩权县市等,争取这些政策支持有明显优势,这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新的机遇。从我市来看,近几年,全市大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洪湖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创新积累了加快发展的重大潜能,传统经济优势如粮食生产、纺织服装、石化机械制造等产业优势得到发挥,新的增长点如水产品加工、生态保护、旅游等加快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等等,特别是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这些将为洪湖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也完全有条件在未来五年发展得更快些、更好些。

    基于上述分析和判断,《洪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继续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洪湖。具体目标是:

    第一,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明显提高。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0.8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0.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达到23.5亿元,年均增长3.4%,第二产业达到30.4亿元,年均增长23.2%,第三产业达到26.9亿元,年均增长7.8%。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11%。五年累计出口达到1.9亿美元,年均增长15%。2010年财政收入达至3.1亿元,年均增长10%。

    第二,努力实现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明显改善。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08元,年均增长8%;农民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年均增长6%,全市城乡均居民人均   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

    第三,努力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10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0%。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室建设;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人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第四,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明显提升。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以上,污水处理率60%以上,农村改水、改厕、改灶、改圈、血吸虫病疫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大面积铺开。资源利用率稳步提高,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较大改变。

提出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是充分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科学发展,是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一条主线。确定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必须体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切实把洪湖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了“努力使洪湖经济社会发展走在荆州前列”,“建设洪湖滨江工业  城、生态旅游城、水乡园林城和水产之都”等重要的指导思想和  发展定位。同时,乘势而上,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是全市人民  的共同心愿和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人民  的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三是充分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都比较重,深入各项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等等,都需要一个适宜的、较快的、高质量的增长速度。这些目标的提出,是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和支撑条件的基础上审慎确定的,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这是加快实现洪湖振兴崛起的关键举措。着力于盘大盘强现有产业、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加快产业配套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开展亿元工程、规模工程和财源工程建设。加快产业集聚,走集约式发展道路,将府场、曹市建成化工设备制造基地,瞿家湾建成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着力办好洪湖经济开发区、府场经济开发区、瞿家湾旅游度假区、洪湖经济开发区新滩新区。进一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关联度,形成销售收入过5亿元、利税过5000万元的大企业一家,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的企业10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培育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植新的增长点。重点围绕洪湖水产品、农产品资源,引进培植和做大做强加工企业。抓住武汉经济圈建设和中部崛起的机遇,做好与大城市和先进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工作,引进和培植一批适合我市市情的新兴工业企业。加快市场主体建设,既要培育骨干企业,又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支持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粮、棉、油、水产、畜禽等产业优势,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业信息体系。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  序流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  村人财物事的管理,严禁农民负担反弹。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切实加强乡村规划,改善村容村貌,重点抓好乡镇和  村庄规划编制、抓好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人畜安全  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镇生态建设,营造农村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全面提高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水平,扎实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繁荣城乡消费市场。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构筑有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和环境,改造提高商贸流通、邮电通讯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金融、保险、证券、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房地产开发、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依托中心城区,加快各类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对外招商引资。以“万村千乡”工程为依托,全力开拓好农村消费市场,重点挖掘中心镇和其他经济重镇的商贸发展潜能。以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提升旅游经济地位,形成办大旅游、大办旅游的工作格局。以文化为灵魂,以城镇为依托,以景区为重点,加大旅游开发力度,重点做好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乌林三国旅游开发。完善旅游体制,优化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洪湖历史文化资源,打好红色文化、水乡民间文化、三国古文化牌。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大有洪湖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使洪湖旅游的优势进一步发挥,旅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社区。继续促进企业直接融资,鼓励企业以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开发和创新金融产品和保险险种,不断拓宽金融保险服务领域,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基础电信传输网的改造,推动传输网向综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集中精力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着力解决“瓶颈”制约问题,同时适度超前规划,全面推进水利、能源、交通、中心城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重点实施洪湖围堤整险加固和下内荆河疏挖工程、东荆河堤整治工程、泵站涵闸更新改造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粮食安全生产示范区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隔堤北灌区续建、主隔堤加固工程、长江崩岸治理、新堤安全区建设。加强交通建设,积极争取汉洪监高速公路项目立项并开工建设。以改善中心城区出口路和县级公路路面状况等级为重点,全面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完成东荆河大桥建设。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建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实现中心城区到所有乡镇通达二级公路,  有条件的乡镇与乡镇间通三级公路,乡村公路全部硬化,确保无  自然障碍的行政村通达四级水泥路;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实现港  口布局功能分区完善、岸线利用合理、配套设施完备的目标。通  过“十一五”建设,全市交通要形成“一线贯通、三沿对接、干  支相连、江河直达、水陆并举”的新格局。加大电网改造的力度,  加快110KV线路改造工程、10KV及以下的配网工程和沿江高压  网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应以科学的规划为先导,以与国家开发  银行金融合作为契机,以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城镇化为重点,遵  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力争建设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交通便利、市容整洁、经济繁荣的水乡风光园林城和  生态湿地旅游城。未来五年,中心城区建设重点启动建设四桥、改建二桥、维修一桥和三桥,拓展配套工业园区建设,新修拓宽城区主干道,继续实施内荆河治理工程。

(五)积极发展科技教育,全面提高科技水平。以争创全国科技先进县市为目标,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全民科技文化水平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科技进步,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奠定科技与人才基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市教育优先和适度超前发展。努力实现小学学龄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初中学龄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0以上的目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为构建全民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创造条件。实施民办教育促进工程,形成公、民办学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培养各类人才。重点加强党政干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体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六)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就业渠道。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坚持通过发展来扩大就业。全面实施“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再就业培训工程”和“农民技能就业工程”,通过职业培训,促进和扩大就业。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提高困难群众的救济补助标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保障事业。维护和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合法权益。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问题。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五年内,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左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6%左右。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宣传文化中心、图书发行中心、群艺馆艺术培训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加大公益文化设施投入,逐步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大力培养和引进艺术人才,深入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农村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强化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娱乐场所、出版物市场、网吧经营秩序,文化市场在规范中健康发展。重视文物保护与开发工作,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壮大广播电视产业。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质量,打造精品栏目,扩大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竞争能力。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入户率达到80%,彻底解决偏远湖区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努力实现2008年城镇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医疗救治等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健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群体性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防和控制的应急机制,实施血防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加大艾滋病、血吸虫病和结核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改善城区医疗卫生条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力争在2007年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体质。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提高竞技项目水平。大力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重视和加强地方志修编工作。

(七)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有效控制生态恶化和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防止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环境质量。积极配合做好大湖拆围工作。发展生态经济,积极争创生态文化先进县(市)。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整治力度。加快中心城区污水管网等配套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净化城市环境。加大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农村环境安全,增强农村环境意识,探索农村环境保护的途径和办法。加强农村水源保护,划定村镇集中式饮用水资源保护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高、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发展节能省地建材及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加强土地管理执法力度,保护土地资源。

    四、扎实做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2006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是我市提出经济发展“初见成效”的关键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其中二产业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利用外资增长15%,出口创汇增长20%,招商引资力争到位资金6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0.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一)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继续加强粮、棉、油、蔬菜、水产、畜禽、林木等七大优势产业板块建设。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增加5万亩,粮食总产达到52.4万吨;确保水产品总量稳中有升,扩大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提高水产效益;扩大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力争新建万头猪、10万只家禽的达标小区5个以上;大力推进农田林网建设,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0万亩,建设50个“万树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组建新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推进科技入户工程。继续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力争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荆州级龙头企业2至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至2家。加大洪湖知名品牌的宣传、创建和利用力度。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销售信息服务体系,抓紧建设洪湖水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按照整合培训资源、整合培训经费的要求,大力培训有一技之长的熟练劳动力,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从多方努力,改变一二三产业脱节、工农两业分离、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农业附加值低、循环经济能力不强的局面,拓宽农民外部增收空间。二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重点抓好高产农田建设,抓好农田电网及道路、涵闸泵站的维修和改造等工作,力争高产农田、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面积5万亩。总投资3000万元;完成全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南套沟项目投资3600万元,争取沿江8个一级泵站项目投资7700万元。三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抓好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对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的范围,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做好2007年进入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的争取工作。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乡村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商贸体系建设,争取并做好“万村千乡”工程试点,力争把百货超市、农资超市建到示范村。四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以“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我市已列入全省百镇之列的府场、瞿家湾的建设。抓好我市20个示范村的建设与整治,探索村庄建设新模式。市政府将成立专班,整合资金进行扶持,主要用于资助村庄主干道硬化、村庄改水、集中场烷建设、改房改厕、建沼气池、优化美化环境以及村庄规划与管理等项目。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抓紧制定村庄建设和环境治理规划,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五是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建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发展机制。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土地二轮延包为依据,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确保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步伐。改革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方式,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大农村信用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二)锲而不舍地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的实施。今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13 亿元,增长25%;增加值5.4亿元,增长20%;入库税金7800万元,增长56%;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一是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切入点,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实力。在继续发展以纺织服装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水产食品加工、石化装备制造为主的两大特色产业,以医药化工、森工造纸为主的两大优势产业,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其他制造业(汽车零部件、电力电子)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格局。二是加快实施“小型巨人”企业工程,扶持壮大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小型巨人”企业工程重点是培植15家产值过亿元、纳税能力过500万元的企业。今年,力争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过500万企业3—5家,过100万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三是强化“项目支撑”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确保井力水产、华麟水产2个在建项目达产达标,确保天翔纸业、高农实业1.2 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碧荷园饮品、天一饲料、王朝生物、极细  漆包线、赛洛天然气7个在建项目投产,确保金石珍珠公司淡水珍珠加工项目、长江石化拉管项目、铁路信号电缆项目、彩印包装项目建成。促进华光电子、铟系列材料、同丰纸业的开工及建设速度。新建和投入技改的项目包括: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项  目、小银狐集团日用化妆品项目、名流集团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项  目。2万锭精梳纺项目、200万双硫化鞋扩改项目、500万米无纺布扩改项目、野藕汁饮料生产项目、LED照明器件项目、年产亿支大电流限温熔断器件项目。争取建设的项目包括:1000万米染整项目、200万米织布项目、原花青素保健品项目、生物降解淀粉树脂项目、年产10万支整体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项目、年产1万立方米木质聚合材料项目。同时,各地明确一批项目建设的重点,实行专班负责,确保抓出成效。四是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发挥园区集聚效应。今年是洪湖开发区工业园发展的提速年。继续加大投资,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县市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完成2平方公里建成区的配套建设,全面实现“五通一平”,同时拓展园区建设范围。全面开展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力争标准化厂房达到5万平方米。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新引进5至10个项目入园。

(三)加快发展和壮大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抓好大湖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三国文化旅游开发,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力争今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亿元。要实现红色旅游开发国家政策支持的实质性启动,落实资金改善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抓住洪湖大湖湿地保护的契机,进一步完善洪湖水上旅游的条件;多渠道引进资金,加快洪湖旅游产品开发。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组织整体促销,拓展旅游市场,打造洪湖旅游品牌,提升洪湖品牌形象。二是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按照大流通、大市场、大商贸、大网络的发展框架,整合内外贸资源,积极推进洪湖流通现代化。以“万村千乡”农村商贸市场工程为依托,向上争取政策扶持,支持隆客多、六合农资、富迪洪湖分公司全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重点挖掘中心镇和其他经济重镇的商贸发展潜能,发挥城区商贸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建设现代化零售商贸群。做好城区商贸网点规划,建设好祥生聚金商业城和闽洪建材市场,打造商贸流通品牌。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结合社区建设,抓好物业管理以及方便社区居民生活的各种服务;规范发展各类中介机构和中介组织,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工程。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的责任。今年全市招商引资任务是协议资金12个亿,到位资金7个亿,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60%,亿元以上项目占20%,5000万元以上项目占20%,2000万元以上项目占20%,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占30%。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对经济主管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加大招商引资任务,实行重点考核并严格奖惩,非经济主管部门把向上争取资金作为重点,兼顾招商引资,同样实行考核和奖惩。二是进一步推进园区招商。充分发挥园区招商平台作用,每个乡镇确保有一个项目入园,并将此作为一项硬责任纳入重点考核。三是进一步落实招商专班。改变过去以面带片的做法,实行点对点,以点带面的招商办法。除每个乡镇建立专班外,市直主要经济建设部门,如经济局、机化办、轻纺办、建设局、水产局、农业局各派1—2名专职招商干部,开展常年驻外招商活动,确定任务,落实工作经费。其它有招商任务的单位和部门建立1—2个固定的招商点,长年开展招商联络或驻点招商。四是进一步搞好招商活动。招商引资工作做到活动小型化、考察区域化、形式多样化。重点抓好三月份的浙江招商活动、五月份的香港招商活动、十月份的深圳高交会活动,招商活动重点安排在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和武汉四大区域。五是进一步落实招商项目。一方面落实好在建项目和已签约项目的责任制。另一方面落实好治谈项目和今年主攻重点项目,编制好有关招商项目。六是积极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定保护、支持民问投资的政策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建设项目。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继续加大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和项目的力度。

   (五)加强财税金融工作。进一步加大财政管理与改革力度,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保障重点,支持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合理安排财力。市级财政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政策性和法定性支出的同时,筹措资金支持“工业兴市”,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支持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支持和谐洪湖建设。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坚持应收尽收,进一步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收入质量。进一步深化财政四项改革。建立部门预算编制制度,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覆盖面;促使国库改革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进一步扩大部门和资金范围;积极拓宽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快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为重点,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形成依法收费和依法治费的法制化管理局面。按照“预算共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乡财市管”。继续加强村级财务资金乡镇“双代管”工作。继续推进财政编制政务公开。认真做好与开发银行的金融合作,提高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能力。继续抓好烟草管销工作,力争烟草入库税收达到1500万元。加强金融信贷工作。用好国家信贷政策,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小额农贷”,推行“大额农贷”。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创建“信用洪湖”品牌,维护好洪湖的金融环境。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加强中心城区建设。启动与开发银行和天津创业环保的合作项目,继续争取国债资金,加快城区建设步伐。今年着力抓好以工业园区为重点的茅江新区建设,抓好主干道道路改造升级、路灯改造、污水和自来水管网改造,抓好城区天燃气工程,启动污水处理厂,搞好城市绿化美化,启动内荆河改造工程,完善城市垃圾处理、公厕等设施,完成江滩公园配套建设,启动市民广场建设,继续推进老城区旧城改造,积极探索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二是加强交通、通讯和电力等建设。重点完成“三桥三路”(即:小港大桥、大同湖大桥、大沙湖大桥和咸合线、黄观线、城区改线工程)刹尾工作。继续推进“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全力做好新滩大桥建设的协调工作。成立汉洪监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专班,力争该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完成现代邮政通信网建设,实现电信和移动、联通再上新台阶。三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小型大规模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去冬今春,全市完成中小型水利建设土方300万立方米。对病险工程进行整治,完成对新堤老闸、东荆河白庙闸的维修。今年重点实施三大水利工程,即洪湖围堤整险加固及生态洪湖修复工程、隔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一级泵站的更新改造工程。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逐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和“科技富民强市”行动,围绕优势产业,培育10个重点农村专业技术(行业)协会,力争创建1个省级以上挂牌的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模式,创建1个国家级挂牌的星火科技学校。积极开展“县域技术创新示范工程”,面向水产品加工、化工设备制造两大特色产业,建立以应用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光电子、医药化工两大新兴产业,提升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强区市和校市科技合作,嫁接转化科技成果或项目1—3项。积极培育府场化工设备制造产业,提升科技含量,争创国家火炬计划化工设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各1家。积极申报省科技创新重点企业,力争1—2家企业纳入“十一五”省厅科技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全面提高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创新人才。大力巩固普九和扫盲成果,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高中入学率达到70%以上。全力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集中力量打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战,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扶困助学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技能为本的职业培训制度。三是进一步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建立起覆盖城乡、运作规范的全市城乡特困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以城镇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救助、流浪乞讨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救助;以廉租住房、农村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住房救助;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特困群众大病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救助;以“两免一补”、捐资助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救助;以灾民转移和生活安置、灾损房屋重建为主要内容的灾害救助;以税费减免、优惠或免费培训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救助;以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免收困难群众打官司费用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救助。四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成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扩面新增任务,征缴各项社保费9250万元。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加大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基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大权益保障力度,依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五是切实加强“四大国策”的落实工作。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十大责任目标。加大“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的宣传,切实保护好妇女合法权益。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搞好洪湖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完成大湖拆围任务。加强国土资源保护,盘活利用国有土地资产,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六是加强文化、体育、广电工作。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争取部分乡镇挤进国家和省级体育先进单位。完善贺龙体育馆建设。继续贯彻“广播电视协调发展,有线无线混合覆盖”的方针,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网络发展步伐,大力实施广播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七是切实加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传染病区建设和乡镇办事处卫生院改造。加强卫生资源配置,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改革预防保健体系,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强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防治工作。

   (八)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一是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市直和乡镇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商贸企业改革。二是进一步完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重点解决乡镇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农场改革,处理好改革中的一些遗留问题。四是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和管理改革。贯彻实施《依法行  政实施纲要》,整合与规范部门行政执法,综合运用人事、编制、财经等手段,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整顿规范各类中介组织。五是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组建洪湖市招投标中心,依法规范招投标行为,切实加强招投标管理,加强政府融资性项目管理及重大项  目建设管理。六是认真办好改革试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加快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保持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的良好势头。一是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抓好环境建设,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计划引进外资420万美元。把扩大利用外资与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大力引进有利于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配套能力的企业和项目,促进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努力扩大出口规模。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抓好纺织服装、水产品的出口,力争化工及相关产品出口实现“零”的突破,积极引导和支持洪湖宏大石化设备产品进军东欧市场。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全方位拓展多元化市场。三是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推动企业与大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继续加强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合作。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术水平

全面完成2006年的经济工作任务,确保“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和谐”的主题和“六个必须”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  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用发展和开放的办法解  决前进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洪湖和各地各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工  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着力推进学习型政府和学习  型机关建设,加强经济社会生活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努力提高行  政能力,增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切实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  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要求  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

    第二,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规范经济调节方式,注重规划、政策指导和信息引导,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规范和发展中介机构等社会服务组织。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财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进一步健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体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公布政务信息,提供与政府工作相关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的范围、将所有涉及财政专项资金和50%以上部门预算单位的收支明细纳入政务公开范围;同时,还要按照“实名制”的要求公开所有党政群机关单位人员编制情况,事业单位按编制管理现状公开,切实将政务公开和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与有效控制机构和编制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抓好《公务员法》的实施,着力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促使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忠于职守,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继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开展诚信教育,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增强政府公信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切实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降低投资者与政府办事打交道的成本,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氛围。禁止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建立健全经济发展环境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损害经济环境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保护投资者利益,对损害经济环境的人和事,坚决从严查处。

    各位代表,各级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关心群众生活,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郑重承诺,今年全市要着力办好以下十件实事,请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监督落实:

    1、启动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完成示范村镇规划编制和相关项目建设。

2、市财政安排预算,帮助缓解乡镇财政困难,解决乡镇公益事业“以钱养事“问题。

    3、完成通乡、通村公路路基847公里,完成通村油路121公里;启动汉洪监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4、完成新堤城区茅江大道、沿河东路、州陵大道、新堤大道、内荆河二桥改造和建设任务,完成城区自来水和治污工程管网配套建设,城区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和洪湖经济开发区大兴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

    5、启动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工程建设;完成救治晚血病人480人。

    6、继续通过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和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做好资助1.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就学工作。

    7、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新增用户13000户。

    8、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000人,培训各类人员12000人;完成社会保险新增扩面8000人,全市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17万人次,各项社保待遇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9、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全市特困群众社会救助体系,重点是扩大农村特困救助覆盖面,使享受定期救助的农村特困户达到1.2万人。

    10、组织好隔堤北灌区续建配套、沿江8个一级泵站改造、洪湖围堤整治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

    各位代表!回顾“十五”,全市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为此感到自豪;展望“十一五”,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我们更加充满信心。让我们团结起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乘势而上,为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主办:洪湖市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网站标识码:4210830008 网站地图
电话:0716-2423691 地址:文泉大道特1号 鄂ICP备05001359号 鄂公网安备 421083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