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洪湖市人民政府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3-06-20】 【阅读次数:】【来源:】【我要打印】【关闭

  府  工  作  报  告

 

——2004年1月9日在洪湖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副市长 幸敬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组织和带领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运行质效得到提高

2003年,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1亿元,分别比 1998年增长27.4%、22.5%、21.5%、20.0%。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重不断优化。着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农产品优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洪湖牌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水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水平明显提高,龙头企业和农业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水产名特优品种达到80.3%,水产品为农民提供的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5%以上,比98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我市先后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绿色食品开发示范县(市)。德炎和洪湖浪等11个产品荣获全国绿色食品标志。工业经济实现了改制后的恢复性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为主的传统产业已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以医药生化、电子器件等为主的新兴产业逐步兴起,以农副产品、水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效益明显提高,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改善。2003年完成财政收入2.20亿元,其中工商税收完成1.04亿元,比上年提高4.4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从无到有,企业数量名列荆州市前茅,特别是长江石化、洪乐电缆、新华化学等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优势明显增强。以旅游经济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新编完成了洪湖旅游总体规划,加强了旅游景点建设,提升了旅游景区档次。蓝田生态风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风景区和全国百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馆、瞿家湾革命旧址群、茶坛风景区等得到改造升级,瞿家湾镇成为全省旅游明星乡镇。旅游经济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五年来,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5%,增幅高于一、二产业。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市引进利用外资比1998年增长67.8%; 外贸出口持续增长,累计完成外贸出口3000万美元,年均增长8.9%,在荆州市排名第二位。  

(二)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不断改善

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减人、减事、减支等源头减负工作效果明显。加大了机构改革力度。乡镇撤并及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进展顺利,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合理调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民有民营为基本取向的工商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第一轮改革的预定目标,商贸企业改革全面展开。全市乡及乡以上工商企业改制面达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改制面达95%。全面推进财政综合改革,基本实现了财会集中核算和乡镇零户统管、乡镇国库代理。政府采购力度加大,机关服务社会化改革成效明显,我市荣获全省机关后勤改革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市政府在面临诸多困难因素和重大变故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增收节支,积极挖掘财政潜力,使我市度过了财政最困难的时期,不仅实现了干部教师工资直发,保证了各级政府的正常运转,而且偿还了部分政府性债务,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依法督促用人单位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社保面扩大,征缴率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落实,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力组织劳务输出。粮、棉流通体制、计划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医疗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住房、教育、文化、科技、机构编制管理、人事制度等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大经济环境整治力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规范执法行为,推进综合执法。把发展经济、增加税收和专业市场整顿结合起来,狠抓了成品油、烟草、医药、食品、生猪定点屠宰和集贸市场的整治,严厉查处了一批制假售假、非法经营的案件。特别是烟草市场管理的不断加强,为我市今年创造了近千万元的财政收入。金融运行平稳,信用环境得到改善,信用等级由D级上升到B级。安全生产观念不断强化,五年来无一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三)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加强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品位,完善城镇功能。中心城区建设累计投资3.5亿元,基本完成了沿河路一、二期拆迁改造、治污工程、荷花广场等大型主体工程;村镇建设不断加强,“农居工程”、示范农庄建设效果明显;一批重点集镇建设规模扩大,瞿家湾、府场跻身全省和全国文明集镇行列,洪林、柏枝、湘口和新丰等文明村、社区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水利、农业、能源、交通、通信、城乡电网、生态环境建设明显加强,先后建成了螺山船闸、洪湖国家粮食储备库,升级改造了仙洪公路、汉洪公路、峰府公路和峰瞿公路,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全市人民期待已久的东荆河大桥已于年前破土动工。防洪抗灾体系逐步完善。完成了东荆河下游25公里堤防整治,修建了10公里新堤安全区围堤;对南套沟及内垸200座泵站、涵闸进行了更新改造。加固长江干堤,平垸行洪、移民建镇,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性伟大工程。全市人民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连续奋战了五个春秋,共完成国家投资19.50亿元,完成土方4033.9万方,相当于又修建了一道长江大堤,搬迁移民2582户11504人,拆建房屋62.4万平方米,迁腾民垸16个,扩建镇4个,扩建村18个,完成了长江堤顶水泥公路,实施了高标准护坡工程和堤防绿化工程,使 135公里长江大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德政工程的实施,不仅使水患洪湖变成了投资热土,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拉动了内需,调整了农业结构,加快了洪湖经济的发展。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到提高。五年共取得省部级、地级科技成果奖11项。已有2个产品被命名为省精品名牌产品,有4个产品通过省级名牌申报初审工作。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普通高中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加强。完成洪一中整体搬迁,并在荆州市率先进入全省示范高中行列。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人口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出生性别比逐步趋于合理。城乡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进一步健全,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控制能力明显提高,食品、药品管理逐步加强,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依法管理国土资源,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土地市场不断规范。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国土资源目标管理最佳单位。大力推进营林体制改革,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我市成为全省首家湿地保护区,并被世界自然基金组织列入生态区域保护规划优先行动项目。民政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福利事业明显进步,成为全省民政工作全优红旗单位。民族、宗教事业健康有序。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工作顺利开展。人民防空、统计、审计、监察、外事、侨务、对台、老龄、残联、老区、档案、编史修志、区划勘界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明显提高。重大决策注重征求人大、政协、人民团体的意见,推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实行了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依法治市战略,公民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社会治安有所好转。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行风建设。加强群众来信来访的回复和接待工作,进一步密切了政府和群众的联系。

近几年来,市政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启动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基金、完成七个农业优质种苗基地建设、建设汉洪公路、搬迁城区殡仪馆、高标准维修扩建烈士陵园、建成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启动城东工业园和德炎水产工业园区建设、加强高中教育设施建设,这一系列实事的办理,为洪湖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各位代表!我市过去的五年,是洪湖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经受了重大自然灾害和各种困难的考验,扭转了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实现了改革的新突破、经济的新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和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向驻洪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建设的各界人士和大同、大沙、小港管理区及各级驻洪单位,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域经济活力不足,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市乡财政运转困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不多,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够,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经济环境不优,少数部门“养人收费、收费养人”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影响了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和经济发展。思想不解放,创新精神不强,工作落实不力,一些地方和干部精神不振、信心不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依然比较严重。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要的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振兴洪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经济民营化的基本取向,壮大市场主体、构建发展载体、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机制,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市乡财政收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旅游文化经济一体化,加快洪湖向中等城市迈进。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是: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市经济发展和综合效益高于荆州市平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以上,市、乡两级财政状况明显好转。

——经济结构显著改善。一、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08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比重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4.7%和3.7%。社会就业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生活更加殷实、舒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依法治市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科技、文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力争成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市)和科技先进县(市)。各类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基本普及。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计划生育、环境和国土资源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得到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下。基本农田保护率在8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3.2%,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根据上述总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我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从根本上解决洪湖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键。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工业的战略思想,在领导力量、经济规划、招商引资、财政金融、人才队伍、土地征用等多方面优先支持工业企业和项目,优先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优先奖励工业发展重镇和有功之臣,真正把“工业兴市”这一振兴洪湖的第一战略落到实处。

    培植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培植以汽车配件、农业机械为重点的制造业产业群;以纺织化纤、服装鞋帽为重点的纺织服装产业群;以水产品和粮棉油加工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以电子发光器件、数字信号电缆、玩具制造为重点的光电子产业群;以石化填料、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化工产业群;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为重点的医药产业群。

    精心打造工业园区,构筑工业发展平台。以大兴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德炎水产、府场、瞿家湾工业园区,积极着手建设新滩工业园区。其他有条件的乡镇都要加强城镇水、电、路的配套建设,加快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园区建设要突出产业特色,按照“六通一平”的要求,坚持规划优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培植一批骨干企业,促进企业上档升级。以盘活重点骨干企业资产存量为重点,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和合资合作,加快企业改造和扩张,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出3—5家年税收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引导资本、技术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聚,推动强强联手,强弱联合,组建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

    (二)坚定不移地发展洪湖特色经济

    结合洪湖实际,发挥洪湖优势,努力把洪湖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特色经济优势。把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旅游文化经济一体化结合起来,扭在一起抓,努力创造有洪湖特色的市域经济发展模式,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洪湖建设成为滨江现代工业城、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城和全国水产之都。

    运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以农业市场主体培育为重点,以农业板块建设为载体,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是大力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抓住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大重点,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继续扶持和壮大以德炎水产、奇味鱼等为龙头的水产加工企业,以兴洪纺织,龙口棉花等为龙头的棉花加工企业,以鱼米乡、威诚食品等为龙头的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以福洪木业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企业。同时,盘活蓝田、洪林、柏枝、湘口等“农”字号企业资产存量,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大力发展各类农业协会,积极培育家庭农庄和农业公司,建立农业基地、农民、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大力开展专业村、镇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水产、粮油、禽畜、林业、瓜果、蔬菜等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培育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强化农业项目意识,把农业资源当工业项目来抓,发展项目农业。三是壮大水产经济。大力发展名特优养殖业,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黄鳝、螃蟹、甲鱼、青虾、泥鳅、野鸭、鳄鱼、莲藕等水产水禽优势产品。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效益,扩大总量,建设好水产品专业市场和交易大市场,让洪湖水产品走进全国大市场。

加快城镇产业聚集。充分发挥我市小城镇的群体优势,注重提升城镇在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多方面功能,以城镇化推动农村现代化。把握洪湖城市的个性,突出洪湖生态旅游文化特征,加强中心城区和小城镇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建筑、街道和景观,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城区以大兴工业园、德炎水产工业园为依托,加快服装、电子、建材、餐饮、文化、小商品等一批特色街道建设。依托府场、曹市、峰口、戴家场、瞿家湾、万全等进一步发展壮大西部工业乡镇;抓住洪湖东分块蓄洪区建设工程机遇,研究利用好工程建设政策,规划和建设东部小城镇群;抓住东荆河大桥建设机遇,加快新滩镇的建设;抓住修建随岳高速公路的机遇,加快瞿家湾和螺山镇的建设。加快乌林镇建设,把乌林建设成与赤壁紧密相连的重要“三国”文化旅游集镇。按照“融入大武汉,建设新洪湖”的总体思路,做好加入武汉城市经济圈的有关工作,努力使洪湖纳入大武汉产业分工、资源分享、设施共建和统一市场,使洪湖成为武汉的产业配套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目的地,成为大武汉经济、文化、科技、信息的重要辐射区。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提升旅游经济的地位,形成办大旅游、大办旅游的工作格局。以文化为灵魂,以城镇为依托,以景区为重点,加大旅游开发力度,重点做好大湖旅游和乌林三国旅游的开发。完善旅游体制,优化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洪湖历史文化资源,打好红色文化、水乡民间文化、生态农业文化和三国文化牌,积极争创全国生态环境文化示范县(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大有洪湖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商品的开发力度,使洪湖旅游的优势进一步发挥,旅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水利、电力、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硬环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把环境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风行风建设的始终,坚持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大力倡导投资者至上、纳税人光荣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良好氛围。严格依法办事,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行为,切实做到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执法机关公正执法,企业依法经营,社会依法管理。加大对各种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地霸、行霸行为。凡是坑害、干扰投资者和执法违法的,一律追究其所在单位和乡镇负责人的责任。市政府将提请市人大制定出台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有关规定,把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中来。坚持减人、减事、减支相结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干行政主体。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性收费,推行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制度。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定原则,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告知承诺等改革,加快建立行政服务中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捷、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把利用外资同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四)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

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关心弱势群体,推进农村低保;关心基层群众生活,重点解决好乡村道路、农民吃水、就医和城郊结合部行路难的问题。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全省文明城市。加大卫生、体育、教育、文化投入力度,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贯彻依法治市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减少洪湖围网,恢复洪湖自然生态,大力实施洪湖湿地保护示范区工程,推动洪湖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五年内,突出抓好如下带动全局性的大事:(一)东荆河大桥和沿江一级路建成通车,启动仙崇一级公路建设;(二)启动东隔堤工程;(三)大兴工业园、水产工业园、新滩工业园初具规模;(四)建成沿江公园,完成沿河路三期改造工程;(五)建成全省最大的水产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六)乌林三国古战场及温泉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七)完成市、乡两级机构改革;(八)市、乡财政状况明显好转,村级债务基本化解;(九)建设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中心;(十)实行农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

    三、2004年主要工作和政策措施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外贸出口增长12.4%,财政收入增长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实现上述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

坚持以培植优势产业群和骨干企业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环境建设为保障,打造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名优品牌,加快工业兴市步伐。

    加强工业项目建设。立足大企业、大产业,策划一批能吸引国内外投资商眼光的大项目。以德炎、蓝田、洪旭、兴洪纺织、长江石化、洪乐电缆、华光电子、智宝玩具、天鹰化纤、奇味鱼等企业为载体,策划一批规模大,后劲足,竞争力强的大项目。立足国家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抓住服务和配套大武汉的机遇,集中精力抓好兴洪纺织4万锭精梳棉等一批国债项目,洪乐信号电缆等一批技术创新项目,洪湖浪强化营养米和奇味鱼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福龙木业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申报。

    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创新园区体制,强化园区的招商引资职能,鼓励各乡镇引进的工业项目进园区。进园区项目实行“四不变”,即隶属关系不变,跟踪服务不变,统计口径不变,税收结算体制不变。同时。制定出台园区优惠政策,加快进园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大兴工业园区有2—3个项目投产,有3—5个项目动工兴建;新滩工业园要抓紧规划和申报立项及土地储备工作;德炎和府场、瞿家湾、万全等工业园区要千方百计改善软、硬环境,吸引项目进园。

    深化企业改革。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改革取向,全面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在做好工业企业改革刹尾工作的同时,整体推进商贸、农林水、城建、交通、教育、卫生、接待、文化等领域企业改革,认真完成好今年全市工业、市直商贸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力争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推进改制企业规范运作,帮助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优势农业。搞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重点加强优势农产品“七大板块”建设。即:水产板块、粮食板块、油料板块、棉花板块、蔬菜板块、畜禽板块、林业板块。水产板块突出名特优,粮食板块突出“三提高”(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油料板块突出“双低”,畜禽板块突出水禽,棉花板块突出优质棉,林业板块突出速生丰产林,蔬菜板块突出水生蔬菜和大棚设施蔬菜。继续推行标准化及无公害生产。对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全面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重点建设水产、水稻和水禽等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创新营林体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力争今年新造林面积达到3万亩。各乡镇和农业、水产、畜牧及其它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优势产业带的有关规划和服务工作,确保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施水产富民工程。以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水产规模,力争将生产线在23.5米以下的低湖田改造成精养鱼塘,争创百万亩水产养殖大市。加快对老渔塘的改造,提高产量和效益。进一步扩大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突出发展河蟹、黄鳝、甲鱼、黄颡、鳜鱼、泥鳅等名特产品,力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75%以上。进一步优化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机械化养殖、立体养殖、生态养殖、混养养殖等。继续推广机械化投饵、增氧、轮捕轮放等技术。进一步加强水产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坚持减负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不发生因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和群体事件。巩固我市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实现农民负担有所下降,严格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搞好农村财务“双代管”,切实做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在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加强组织引导,推动农民外出打工,发展打工经济。抓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生态农业。

(三)着力壮大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围绕把洪湖建成武汉的后花园、赤壁的延伸线、荆岳的中转站的思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旅游规划,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和建设。加快瞿家湾镇区——老街——兴湖路沿线景观建设,启动蓝田别墅群,维护和提升蓝田生态园和莲花源景观;加快茶坛岛、水上渔寨、湘鄂西烈士陵园建设,使之早日成为国家2A、3A级旅游区;做好乌林温泉和三国古战场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将其纳入全省三国旅游精品线的开发计划。建设好路易·艾黎纪念馆,规划重建刘心源故居,整修复原中共新堤市委、新堤市总工会旧址,积极做好恢复新堤老街的有关准备工作。组织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和“黄金周”活动,大力开发和生产洪湖特色旅游产品。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大力培育旅游从业主体。把发展水产、旅游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整合流通企业资源,扩大流通业与运输、服务、旅游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培育一批大型流通集团。积极调整市场布局,盘活现有服务业资产存量。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信息产业资源,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

(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政策和环境为驱动力,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瞄准国内外企业集团、瞄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瞄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成果、瞄准社会民间资本,把握沿海和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千方百计引进资金、人才和项目。实施回归工程,加强与洪湖籍在外人士的联络,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建设家乡。加强区市联姻,继续做好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合作,力争每年有2—3个项目投资洪湖,努力使区市合作成为我市融入大武汉的重要纽带。充分发挥商会在招商引资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帮助建立江浙等客商在洪湖的商会,设立招商基地,促进外地客商加大对洪湖的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推行代理招商、联合招商、网上招商。

强化招商引资责任。把招商引资作为我市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一票否决工程”,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挂帅、一个单位或企业为主体、一个工作专班负责、一抓到底。对项目力争做到引进一个、建成一个、投产一个、收益一个。各单位、各部门、各级领导和干部职工都要有任务、有压力、有考核指标和奖惩兑现,努力营造全民招商的氛园。要抓住投资环境中正反两个方面典型的人和事,重奖重罚,并广泛宣传,真正把招商引资的着力点转移到改善环境上来,转移到服务投资者上来。

    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扶持发展外向型企业。进一步扩大我市电子产品、纺织服装、化工医药、水产食品出口,充分发挥德炎水产、佳能农机、顺昌鞋业、洪福木业、新宜皮件的出口优势,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五)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

    坚持中心城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并重,坚持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并重,坚持改革城镇发展营运体制和加强城镇规划管理并重,推进城乡一体化。

    着力加强中心城区建设。实行“东扩西改”,加快中心城区硬件建设。中心城区建设重点实施“七大工程”。畅通工程,重点加强东、北出口的口子路及园林路、玉沙路、人民路、兴洪路等路段的断头路、半边路、破损路的建设;标志工程,搞好新区道路、茅江大道、沿河东西路、宏伟路、外滩改造及长江防汛大楼、天森公司房产工程的建设,力争使之成为洪湖标志性建筑;亮化工程,搞好城区重点路段的电改和灯光建设;绿化工程,力争城区绿化覆盖率有新的提高;文化工程,充分体现洪湖文化特色,规范城区广告招牌,搞好城市雕塑建设;严管工程,加强重点路(街)的严管,扩大严管面;改革工程,重点搞好城建系统内部改革,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城市税费征收行为,加强城市资本营运。

大力发展小城镇。以交通主干线为轴心,加强重点集镇、示范村庄建设,培育一批有产业基础和自身特色的明星村镇。发挥农民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鼓励农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降低进城门槛,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清除不利于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搞好乡村规划,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改水、改电、改灶、改厕等项工作。

    进一步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配合新滩大桥、沿江一级路、仙崇一级路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村镇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对洪湖分蓄洪区工程投资的支持。加大水利堤防建设整治力度,积极抓好洪湖围堤、下内荆河、东荆河整治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泵涵站的维修改造,加大电力、通讯网络建设力度。

   (六)进一步做好财税和金融工作,增强地方经济活力

    确保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工资发放、社保支出、再就业投入、政权机关正常运转和法定支出。加强财源建设,涵养基础,壮大骨干和主体税源,积极做好引税工作。加强预算管理,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强和改进预算外资金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税收征管,严厉打击抗税和恶意欠税的违法行为。今后对企业和纳税人的考核、评价和扶持,将以税收为基本依据,鼓励企业和公民照章纳税。

    深化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开展信用县市、信用乡镇、信用企业争创活动,抓好信用环境的专项治理。加强与银行的协调,加大对有效益、守信用企业的银行信贷支持。认真落实对中小企业、农业和农民的信贷支持措施,改善农村小额信贷工作,加大农村信贷投放力度。

    继续保持投资需求的稳定增长。调整投资结构,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方向,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加大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扩大城镇就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生态环境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入。集中力量抓好国债项目和重点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工作。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国债项目和重大项目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各乡镇和各行各业都要制定具体措施,做好向上、向外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工作。

(七)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打造人力资源优势

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大科技企业、产品的培育和申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依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基础教育市场化改革,推进教师全员聘用制。今年要有1—2所市直公办学校实行公有民营或民有民营的社会办学体制。

多途径培养和吸纳人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结合洪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外出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造就一支以实用技术人才为基础,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

(八)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完善就业培训和职介等服务体系,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劳动就业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一批再就业基地,确立一批劳务输出对口单位。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把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健全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重点做好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的扩面征缴工作。规范社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管理,保证资金发放及时到位和安全运行。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妥善解决企业军转干部和城镇特困家庭的生活困难。

    (九)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结合起来,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科普宣传教育,破除封建迷信,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城镇医疗制度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力争将我市纳入全省农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试点单位。切实抓好以血吸虫病为主的地方病和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水平。

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和技术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搞好国土资本营运。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大对洪湖大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落实禁渔禁猎和保护水草资源的具体措施。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同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协商,认真听取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意见,推进民主科学决策。推进地方、行业、社区和基层依法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地方行政规章建设,维护司法公正,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实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强化治安基础防范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黑恶势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系。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和优抚工作。加强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认真做好对台、外事、侨务、民政、民族、宗教、档案、方志、保密等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对台工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促进台商到我市投资兴业。充分发挥外事、侨务等部门的纽带作用,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做好迎接新中友协组织的参观访问和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有关工作。加强老龄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加快老湾民族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和今后五年的各项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胡锦涛同志“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工作方式,努力建设信用政府、法制政府、亲民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学习型政府。

加强学习,勇于创新。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加强学习,争做学习的表率。要学以致用,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洪湖发展的新思路。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强化市场经济观念;破除封闭保守的小生产观念和小农意识,强化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破除封建的“官本位”思想,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市场主体、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新观念;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强化创新、进取意识。

    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权交给企业,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与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按照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加强机关建设,营造积极向上、轻松和谐、文明健康的机关工作氛围。加强信息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体察民间疾苦,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滥用民力、强迫命令的恶劣作风。大力精减会议、文件,减少应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完成好“新型工业化”的省级重点课题调研任务。严肃政风政纪,确保政令畅通。对侵害群众利益、违反财经纪律和乱执法、乱收费、乱罚款等违法违纪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要改进干部政绩评价考核机制,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监察审计工作,积极听取人大政协对部门和干部评议的意见,注重落实解决新闻和社会舆论反映的重大问题,努力把社会各个方面关心洪湖、建设洪湖、发展洪湖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

    今年,洪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各乡镇、市直各部门都要力争办好几件实事。2004年全市重点做好以下几件实事:1、完成新堤夹崩岸整治和新滩船闸工程,争取东隔堤工程开工;2、建成路易·艾黎纪念馆;3、建设福星工程,全市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总数不少于2600人;4、完成省级公路合燕线一期工程建设,完成黄观路土方工程,新建100公里乡村油路;5、建立疾病控制中心;6、启动沿河东路的改造;7、完善城区江滩公园建设;8、做好农业七大板块建设的规划、启动工作;9、大兴工业园区完成“六通一平”;10、完成洪湖湿地示范区项目建设。

    各位代表,洪湖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有美丽的生态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洪湖水哺育了英雄的洪湖人民,洪湖精神鼓舞着我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这百舸争流、风云激荡的年代,在洪湖展示着希望、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刻,我们每一个洪湖人都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我们每一位代表都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期望。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为洪湖的经济腾飞和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主办:洪湖市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网站标识码:4210830008 网站地图
电话:0716-2423691 地址:文泉大道特1号 鄂ICP备05001359号 鄂公网安备 42108302000016号